|
当地群众在镇卫生院看病。 |
|
一小孩在卫生院打点滴。 | |
5月19日,我们来到了《生命周刊》“健康行”的第二站——孟津县送庄镇卫生院,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镇卫生院发生的巨大变化,倾听了卫生院院长宋敏曾的讲述,了解到了乡镇卫生院的期待。
破旧土坯房变成洁白小洋楼
刚迈入送庄镇卫生院,我们就眼前一亮:三层洁白、崭新的楼房,一楼是各门诊科室、化验室、B超室,二楼是住院部和输液室,三楼是行政办公室。门诊科室现代化设备齐全,与以往乡镇卫生院只能“挂吊瓶”的状况完全不同。
房间的采光非常好,四周是雪白的墙壁,阳光从几扇窗户洒进病房,让人心里暖洋洋的。每间病房里都有风扇,病床上铺着洁白的床单,房门外的走廊上也非常干净。
我们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很想挑出点毛病,于是又来到卫生间,结果令我们“失望”了。送庄镇卫生院的卫生间采用了冲水式陶瓷蹲位,旁边放着纸篓,四周贴着白色的瓷砖,上面写着“便后请冲水”等字样,卫生间内外并无明显异味。
我们不禁发出感叹:“想不到乡镇卫生院的变化这么大!”
送庄镇卫生院院长宋敏曾说:“如果你们去年来,看到的就不是这个样子。以前的镇卫生院是1969年盖的两层土坯房,到处都是黑乎乎的,墙壁上的砖都露在外面,我们只好把露出来的部分修整一下。近三年来,政府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力度,我们逐渐改善了就医环境,添置了许多医疗设备。去年11月,卫生院进行了重建,原来的两层土坯房变成了三层楼房,床位增加到26张。现在,我们每天接诊病人约为50人次,病房床位的平均占用率能达到70%。”
村民们看到面貌一新的卫生院十分高兴,送庄村村民赵顺来说:“以前卫生院的房子赖得不能看,早就该修了。现在的卫生院又干净又亮堂,我们来这儿看病,也感觉能好得快点儿。”
新农合让乡镇卫生院迎来春天
采访时,我们发现医院各个科室都有患者排队候诊,尤其是心脑血管科,就诊的患者要比其他科室多一些。据了解,该卫生院目前的住院患者约有一半以上都是心脑血管病患者。为何就诊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增多了?是该地的发病率有所提高,还是另有他因?
宋敏曾介绍,心脑血管病是一种慢性病,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表现。即使出现头晕等不舒服症状,也往往会被村民们忽视。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时间很长,治疗后并不能立竿见影。过去,症状严重时,患者才会到医院就诊,在听取医生的建议后,他们会说:“那我先不治了,开点药回家吃吧!”因为那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条件,认为治这个病要花那么多钱,又不能立刻见到疗效,还不如自己回家好好养养。
近年来,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农民的健康观念有所改变,特别是实行新农合以来,农民的就诊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宋敏曾说,今年,我市新农合基金按每人90元筹集,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资金相应提高了1倍,分别提高至每人40元,而农民每人缴纳参合资金10元的标准不变,也就是说农民得到的实惠更多了。例如,以前需要400元的治疗费,现在除了缴纳100元的起付金外,只需要自己再付100余元就可以了。有了这些优惠措施,村民们自然不会有病舍不得治,所以,到医院做预防及保健治疗的慢性病患者相应也就增加了。
农民希望就医环境有更多改善
每个患者都渴望自己就诊的医院环境温馨、安静,就医环境不仅关系着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象,更影响着医患双方的情绪。
宋敏曾说:“以前患者到医院看病,只要医生能把他们的病治好,他们比得到什么都高兴。但是,现在患者的消费意识逐渐提高,他们不但要求医生有高超的医疗水平,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求医院提供更温馨的就医环境。”
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投入的加大,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X光片机、B超仪等基本检查仪器样样齐全,医院里干干净净。可是,前来就诊的患者要求也更高了,他们不仅看医院的硬件,还要看医院的“软件”。例如医生能否细心地给前来就诊的患者看病,医生的态度是否敷衍了事,医生说话的声音是否过大,医院卫生是否干净等。
乡镇卫生院最缺的是人才
送庄镇卫生院现有职工38名,其中只有9名医生、8名护士。也就是说,只有17名职工为送庄镇28000人口做医疗服务。按照医生和患者的比率为1∶1.5~2来算的话,送庄镇卫生院还应该再增加约20名职工。
“卫生院为啥不多招些卫生人才呢?”
面对记者的疑问,宋敏曾边摇头边苦笑着说:“现在,各乡镇卫生院最缺的就是人才!我现在是又想要人才,又怕要人才。”
据了解,送庄镇卫生院已经8年没有进过一名大专学历以上的毕业生了,而现有的一些医生,也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去进修过了。因为现有的医生几乎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离开自己的岗位后,医院就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所以他们只得放弃去进修的机会。
宋敏曾介绍,市卫生局曾经组织过招聘会,有一些毕业生前来问过,可大多数毕业生一听是乡镇卫生院招人,便心头一凉,有些会耐住性子问一下收入,但一听待遇情况扭头就走。
的确,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收入和市区的医院无法相比,宋敏曾说,现在他们卫生院的效益好了不少,每名医生的收入约为800元,而同样的医生在市里一些医院的收入则为1500元左右。因为收入低,一些医生已经改行了,他们有的开个体诊所,有的跑保险,有的搞承包经营,有的当小商贩,甚至还有在家包两亩地直接务农的,用他们的话来说是:“当个医生,累个半死,钱拿得比谁都少,还不如干个体户。”
不仅收入与市里一些医院无法相比,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也比市里的大医院差很多。毕业生来了很可能忙于工作,而没有外出进修的机会,也接触不到高精尖的医疗器材和技术,甚至有毕业生认为,与同学聚会时,说自己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是件丢脸的事情。
待遇差、工作环境差、学术氛围差,这些都是乡镇卫生院缺乏人才的原因。
虽然有这些不利条件,但是,乡镇卫生院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在这里见到的患者多,碰到的病例多,可以增加医生的临床经验,有利于培养医生的全科治疗经验。医生如果能在乡镇卫生院呆几年,可以学到不少知识。所以,宋敏曾呼吁那些有志于农村医疗事业建设的医生以及想深入医疗一线的医生,多到乡镇卫生院为普通农民服务,同时也会使自己得到更多收获。
呼吁是呼吁,宋敏曾也有一些担心,如果这些人才真的要来,他该如何为人家解决工作编制和工资待遇的问题呢?乡镇卫生院没有自主用人权、低廉的收费难以负担过多的工资支出,这些都需要引起政府的重视。宋敏曾说,希望政府能加大资金投入量,完善用人制度,或者针对医疗卫生行业出台一些人员合理流动的政策,如一加一交流帮带等,为乡镇卫生院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也为市里的大医院分担一些就医压力。
本版摄影 柴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