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5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爱心专列 情暖旅途
一路掌声,洛阳人民迎接灾区亲人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6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95名灾区伤员乘列车顺利抵洛,其间许多故事让人潸然泪下
爱心专列 情暖旅途
  阿姨,我喜欢你!一路上,来自重灾区汶川县漩口镇的4岁女孩赵红和照顾她的医护人员结下了深情。 记者 张光辉 摄
  5月29日下午,3家接收四川地震灾区伤员的医院,分别派出20名医务人员分两批乘飞机前往成都,筛选、护送即将来洛的伤员。经过20个小时的舟车劳顿,5月31日8时20分,95名灾区伤员顺利抵洛。那么,在这忙碌的两天里,到底发生了多少感人的故事?让我们用他们的回忆,向你介绍这趟特殊的“成都——洛阳”之旅吧。

  5分钟的早饭和40分钟的晚饭

  讲述人:市中心医院护士马江帆、李冬云

  5月30日零时抵达成都后,我们随即乘车前往成都12家区级医院,根据各家医院的医疗技术条件,从121名伤员中筛选出了95名。筛选工作一直持续到凌晨4时。

  在短暂休息了1个小时后,我们出发赶往火车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个人享用早餐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我吃了一回有史以来“最快的早饭”,嘴里嚼着鸡蛋,一路奔下楼梯。

  9时40分,我们上了“救38次”列车,分布到5个车厢,每12人一组(6名医生6名护士)。10时30分前后,95名伤员被妥善安置在改造过的硬卧车厢下铺,陪护则被安排在上铺。随后,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忙碌,检查、核对每位伤员的伤情、身份信息……

  同时,我们凭借职业经验,暗中记住这些伤员所需要的特别护理:1号床位伤员因为长时间卧床,需时常按摩;4号伤员是老人,牙口不好,需喂流食;11号伤员经常有痰,要及时拍背……近20名伤员需要的护理,如同笔记本上的一条条记录,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一路上,我们记得,一名三四岁的小姑娘,总是黏着受伤的母亲讲故事,使母亲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我们就把小姑娘抱在怀里,陪着她玩耍,给她讲故事。这一抱就是三四个小时,直到把孩子慢慢哄睡,我们的胳膊已酸疼得抬不起来。

  还有一位67岁的骨盆骨折的老先生,他吃饭、喝水不便。我们专门交代列车厨师做流质食物,护士再一勺勺为他吹凉、一口口地喂,一顿晚饭要吃近40分钟。老人高兴地说:“这是我受伤以来,吃到的最舒服的一顿饭。”

  一路上,我们最害怕列车颠簸、熟睡的伤员从铺上跌落,就不停地在车厢里来回转悠,一来心里踏实,二来顺便驱赶“瞌睡虫”。

  为了这一趟列车和伤员顺利抵洛,在这近36个小时里我们只睡了1个多小时,大家却异常精神——这是我们与牵挂已久的灾区群众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为伤员“量身”制订搬运方案

  讲述人:河科大一附院护理部主任王朝娟、骨科医师熊明月、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崔涛

  “没见到伤员,我们心里着急啊。”王朝娟这样形容接到伤员前的心情,“接到通知后,许多医护人员甚至没有回家,迅速准备医疗器械,做好了转运伤员的准备。最让我们难熬的就是接到伤员之前的等待,我能从大家的眼神中看出,作为医护人员,他们是多么盼望能早些帮助那些伤员啊!”

  医护人员对伤员们倾注着自己的全部爱心和力量。4岁的杨兆昆黏上了河科大一附院ICU的护士长张淑梅,他最喜欢护士长慢慢地轻抚自己的头。22个小时的行程,让杨兆昆迷上了河科大一附院医护人员衣袖上的标志。一路上,他将大家送给他的标志贴了一手臂后开心地笑了:“我也能当医生啦。”

  在河科大一附院护士张晓辉的护理日记上有这样一段话:“这么多医护人员,平时多不在一个科室,甚至不在一家医院,可大家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力量都使到了一处。那些可爱的小朋友,也许在灾难中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健康,但我们会付出一切保护好他们的。”

  在22个小时的转运过程中,该院骨科医师熊明月已将所有伤员的伤情资料传送至医院。当专列抵洛时,他看到在站台上准备就绪的同事们:家里已经根据伤情的不同,为每一个伤员制订了一套搬运方案。同事们告诉已经三天两夜几乎没合眼的熊明月:“熊博士,抬担架时动作如何协调我们都演练熟了,决不让伤员有危险!”

  火车颠簸时,我就紧紧抱住她……

  讲述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魏润玲、颈肩腰腿痛二科护士长水根会

  看到伤员被抬进车厢时,我们的心情很复杂:马上就要实实在在地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了,这让我们感到兴奋;然而一名名伤员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孩子,却让我们感到万分痛心。

  在我们照顾的这节车厢中,有一个17岁的羌族姑娘叫尚贤春,她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的映秀中学上高三,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由于骨盆骨折,她解手不太方便,加上她自己也清楚,今年参加高考没什么希望了,我们接到她时,她已经两天没吃饭了。我们和河科大一附院的护士霍然一起,慢慢打开了她封闭的心扉。

  火车经过秦岭时,摇晃得非常厉害。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医院的程传德主任就会扶住她的两胯,我(魏润玲)则趴在她的铺上,紧紧地抱着她的双腿,以替代牵引。几个小时下来,我们虽然感觉胳膊有些麻木,但重要的是,她开口说话了,也开始吃饭了,同时也微笑了!原来她被分在别的医院,后来应她本人要求,被分到我们医院接受治疗。当我到病房承诺每天来看她时,她问我:“我能叫你‘魏妈妈’吗?”

  让我们放心不下的还是孩子。一次火车出现晃动后,几个孩子就在车厢里大声喊叫:“地震啦!地震啦!快跑哇!”随后传来的,就是孩子们凄厉的哭声。为了劝服这些孩子,我们车厢里的很多医务人员都在想办法。用玩具哄、讲故事、陪在床前……总之,那个后半夜,我们的车厢里还挺安静的。

  河南医疗队,好样的!

  讲述人:“救38”次列车列车长李峰

  我只是一个列车长,整列列车的19节车厢,我都要去转一转。让我闭上眼睛想想这一路上看到的感人事迹,我能跟你说上一两个小时,何况,我看到的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

  听说伤员中有一对母女,原来是要分别送往洛阳和石家庄的。河南医疗队又是和前线指挥部联系,又是和成都市卫生局联系,最后让她们都往洛阳去。我看最开心的是这个女孩子的爸爸了——陪护就他一个人,他不用去想“我要跟谁走”,他们一家也就团圆了。类似的还有一名失去右臂的小男孩。医疗队员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他“指定”的另外一名小伤员和他安排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让他高兴一些。

  河南医疗队携带的医疗器械也让我记忆深刻。他们准备了那么多仪器,还把部分仪器和药品集中放在9号车厢,以方便河北医疗队使用。这一晚上,我们没有看到他们有一个睡觉,连趴在桌子上休息的也没有。

  统一的绿色制服,统一的干劲儿,统一的爱心……我已经跑了3趟爱心专列,但我还是要说:河南医疗队,好样的!

  (记者 张喜逢 陈曦 李喆 通讯员 王学斌 许文军 丁娟)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