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学生在写端午的作文中写道:端午的精神就像奶奶在炒锅里翻动的蚕豆一样,有一股浓郁的香味;也像父亲喝的雄黄老酒,让我闻到一股醇香四溢的强烈气息。
其实,奶奶早就告诉他,端午,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是中国老百姓赋予了它一个特别的功能——民间一年一度的全民“卫生节”。人们纷纷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悬艾草、挂菖蒲、饮雄黄酒,目的是为了驱虫菌、除病害、健身体……这种民间防疫防病的端午习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反映了我们民族预防疾病和讲究卫生的优良传统。
农历每个月有三个“五”——初五、十五和二十五,端午就是头一个五的意思。按照民间的说法,五月是一年中的毒月,五日是一月中的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这一天的毒时,端午正居于三毒之端,因此端午节又称“五月端”,是一年盛夏的开始之时。为此,人们在炎热的节日里,喝绿豆粥、吃粽子,民间偏方还说,此日用三九天存下的雪水洗身可以不生痱子,用生姜擦拭冬天生冻疮处来年便不再复发,有关节炎、风头痛的人正午将患处在太阳下毒晒一个时辰,也有神奇的疗效。
其实,种种关于“毒五月”的传说,都反映了一个消灾避祸的人文观念——人们渴望在大悲大难之后能转悲为喜,在大喜之中能喜上加喜,这也正是每一个节日的共性意义和本质精神。
有朋友说,从文化意义上说,“蒲剑”才是端午精神的最好象征——蒲剑是蒲之叶,以其形似剑得名。古书记载,端午节有悬蒲叶之剑的习俗,这是一种端午精神内涵的表达,让人们在节日里不要淡忘与邪恶进行斗争的精神品格。
其实,端午节是中国人永远敬仰的民俗精神,有着让人回味无穷的生存快乐和生活智慧,人们在忧国恤民的爱国精神中流连,在舍身赴难的正直品格中超然,在刚正不阿的人格风范中慨叹……这些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与智慧,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意义和博大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