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环境保护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今年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到底是什么?“推行低碳经济”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呢?
河科大环境工程系的朱书法博士解释说,“低碳”即降低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量,“低碳经济”就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形式。
“低碳一族”悄然兴起
把米浸泡20分钟后再用电饭锅煮,可缩短煮熬时间;电脑、电视不用后关闭机器,并切断电源;中短距离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不使用机动车,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一些市民在生活细节上越来越注意节能减耗,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他们是悄然兴起的“低碳一族”。
在我市某医院工作的吴健就是其中的一位。“以前到了夏天,我家的空调温度都会定得很低,现在最低定在26℃,另外还注意减少运行时间。这样不仅能够节省电费,还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吴健说。
“‘低碳’现在已经成了大学校园里的时尚词,很多同学都在向着‘低碳生活’努力着。过去,我不用电脑也不关机,现在才意识到这样做很不环保。”河科大大二学生小李说,在学校环保协会的号召下,一些同学纷纷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
有些市民也开始向“低碳生活”努力。在上海市场某家电卖场,一位仝先生并不知道什么叫做“低碳”,但他特意购买了一款价格为5800元的一级能效空调。“我知道五级能效的空调要比这便宜2000多元,但其并不省电,而且排放的热气量大,很不环保。虽然价格贵些,我还是选择这款一级能效的。”他说。
“低碳生活”从自己做起
“以高效、洁净、低碳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已经悄然向我们走来,成为‘低碳’的宣扬者、实践者,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去想去做的事情。”朱书法表示。
朱书法认为,在国家推行环保政策越来越坚决的氛围下,民众“低碳”意识、环保意识的加强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过多,旱灾、洪水、土壤和海岸线受侵蚀等灾害以及各种极端天气发生率增加,“人们往往对这些天气变化新闻本身比较关心,但缺少将这一问题与自己日常行为联系起来的意识”。
“低碳生活方式”其实离大家很近,有时只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为了缓解地球环境恶化的趋势,让我们用行动加入“低碳一族”吧。
节约用电。耗电量越大,所制造的二氧化碳越多。如使用节能灯泡,使用11瓦的节能灯和使用80瓦的白炽灯效果一样;电器如果半小时内不再使用,应将其完全关闭,电视或电脑的待机模式其实并不省电。
注意室温,把空调调到合适温度。冬天不超过18℃,夏天不低于26℃,是最佳选择。
留意能效。现在很多家电都会有能效标志,能效级别越高则会更省电,因此在选购时尽量选择能效级别较高的电器。
减少车行。汽车尾气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应尽量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见习记者 郝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