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68岁了,在这里却成了孩子,做什么都有人跟着,一举一动都有人帮忙,实在不好意思。”从绵竹来的吴绍来说,虽然他家没人过来陪护,但医院为他安排了“特派护士”,她们24小时不离他的病房,简直比亲人照顾得还周到。
据市中心医院主管护士张春梅介绍,到该医院接受治疗的20名伤员中,有4人没有家人陪护。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伤员,医院为他们安排了“特派护士”,这些护士昼夜不能离开病人,除了日常普通的护理外,还要陪病人聊天、解闷儿。
“可以说,‘特派护士’就是伤员的‘临时亲人’。在住院期间,他们组成了一个‘临时家庭’。”张春梅说。
4名伤员和护士的“临时家庭”虽然才组建几天,但他们建立的感情却异常深厚……
周辉仲:天使都一样
27岁的周辉仲不明白,为什么这家医院的护士长得都一样?一样的温柔和善,一样的细致入微。“特派护士”是轮班制,白天一个,晚上一个。他从入院的第一天起就认真记下了护士的姓名,却一直分不清照顾他的护士到底是哪一个。“现在,我才意识到,护士就是天使,而天使都是一样的。”周辉仲说。
据护士介绍,周辉仲是哭着住到医院的。27岁的小伙子在火车上一直流泪,从四川哭到洛阳。因为在地震中,他的奶奶和阿姨永远离开了他,他还目睹了同事从7楼跳下去的惨状。
刚到医院时,周辉仲精神非常紧张。有一次,他看到风吹窗帘,便以为地震了,吓得喊起来。值夜班的护士将床搬到病房里,细细地安慰他,直到他慢慢稳定下来,自己才眯了一会儿。
“特派护士”说,晚上,没人陪护的伤员最容易感到孤独,所以她们便住在病房里,和病人聊天、逗病人开心。等病人入睡后,她们才能睡,一般每夜要起来两三次,安慰做梦的病人或者扶他们去厕所。
吴绍林:她们像我的亲闺女
“这些姑娘对我比亲人还好。”吴绍林说,他来自绵竹,在地震中,家里的房屋都塌了。由于他还有个孙子需要照顾,所以他没让家人过来陪护。
来到医院后,看到别人都有陪护,他感到有些孤单,但医院配的“特派护士”给他带来了温暖。护士们为他剪手指甲、脚趾甲,为他擦身、洗头,带他上卫生间……他感动得直想掉眼泪。
“老了却又享受了一回小孩儿的待遇。”老人说,他现在只想早日养好身体,以便减轻“闺女们”照顾他的负担。
曾春兰:她们是我的“开心果”
73岁的曾春兰老人不仅腿部骨折,前段时间心脏也出了问题。老人的情绪一度十分低落,不肯说话。在“特派护士”的精心照顾下,老人慢慢恢复了健康,这几天,笑容也越来越多。
据护士郭景辉介绍,老人的双腿都打着石膏,大小便只能在床上解决。由于老人的口音很重,不识字也不会讲普通话,所以和她沟通比较困难。时间久了,老人情绪低落,比较孤独。“特派护士”想了很多办法让老人笑,后来,她们摸到了“诀窍”——陪老人看电视并为老人讲解电视剧里的情节。这样,画面配着讲解,老人便可以听懂一些。
我们到病房时,老人正在看“武侠片”,电视里的人物打得难解难分,护士讲得口干舌燥,老人听得津津有味。
老人告诉我们,地震发生后,她转了3家医院。辗转中,儿子的电话号码也丢了,远在深圳的儿子现在找不到她,她也联系不上儿子,所以,心情很不好。幸亏小护士机灵,成天陪她解闷儿,成了她的“开心果”。
张怡清:她们对我“特殊照顾”
65岁的张怡清说,虽然家人没有来,但护士们对她很好,她还享受了不少“特殊照顾”。
张怡清说的“特殊照顾”主要体现在饭菜上。张怡清信佛,不吃荤腥,为了让老人放心吃饭,医院专门为她做了素菜。
“我只想赶快康复,好去感谢那些帮助我、照顾我的好心人!”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