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10日下午,我市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一辆轿车撞倒一对骑电动车的母女后,不顾受害者和众人的呼喊,众目睽睽之下将受害者连人带车往前推行600余米后,驾车逃之夭夭。
市委、市政府对此事高度关注,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依法严惩肇事者,还受害者一个公道。(本报12日4版、14日4版报道)
开车撞了人,应立马停车查看伤情,争分夺秒想方设法救治伤者,这是每一名司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然而,非常遗憾,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种令人发指的丑陋和冷酷,撞人后,司机驾车碾过孩子稚嫩柔弱的身体,疯狂推行受害者600米后,逃逸了,如此丧心病狂的行径,令人痛心疾首无比愤怒!
众所周知,相对于普通交通事故,交通肇事逃逸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由于肇事人逃逸,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造成伤情加重,甚至死亡。而逃逸时司机慌不择路,不仅影响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而且严重威胁到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我国相关法律的处罚不可谓不重。根据《刑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此外,《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明确规定了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吊销驾驶证,且终身禁驾。肇事者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如此严刑峻法之下,肇事者为何依然选择逃逸呢?我想除了漠视生命之外,主要原因在于心存侥幸,妄想逃避法律,逃避惩罚,减少损失。殊不知在交通事故中,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伤害的不仅是受害人本身,还有社会客体。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极端漠视他人生命权的恶劣违法行为,是对道德和法律的公然挑衅。因此,只能招致更加严厉的惩罚和更加猛烈的道德谴责。
遏制交通肇事逃逸,首先要提高全体驾驶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让敬畏法律、尊重生命成为每一名司机、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其次,有关部门除了提高快速破案能力,加大对交通肇事逃逸的惩处力度,突出震慑力之外,更要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管力度,增强监控力,规范交通行为,唯其如此,交通肇事逃逸才能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张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