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考生们在完成了奋力一搏后迎来了难得的悠长假期;但是作为考生家长,因为要承担“后勤保障”的角色,虽然暂时松了口气,但又开始忙着为子女上大学后的保障、费用等问题做准备。在理财观念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应用理财产品灵活支付入学费用,成了众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添置保险有必要
儿行千里母担忧。考上大学,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将离开父母,有的要到很远的地方求学。此时,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因此,为子女添置保险求得额外的保障非常有必要。什么样的保险配置比较适合呢?
“无论子女是在外地还是在本地上大学,都应该考虑保险保障,配置上应主要以意外险为主。”保险专家陈维刚认为,即将进入大学校门的学子,由于兴趣爱好广泛、社会活动频繁,而且大多数初次远离父母,所以意外和健康是其保障的重点。对于理财观念较强的家长来说,还可以利用一些包含意外险内容的理财产品达到保障、收益两不误的效果,如投连险等。如某保险公司推出的一款投连险,其主要功能是现金管理工具,可提供每年3%左右的收益率,同时也提供一份等值的交通意外保险金。而对于准大学生来说,可以在入校时参保当地的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和大额医疗等保障,保费一般每年只需100多元,而年龄不到18岁者缴纳的保费更少,只有几十元。
入学费用稳当先
在子女大学期间的花费中,学费会占很大一部分。很多家庭在子女上大学前就对相关的费用有所准备。据了解,这些费用主要是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对资金进行理财规划的较为少见。
对此,国际注册金融理财师王韶华认为,如果对这部分资金进行理财规划,应以保守稳健型产品配置为主,与家长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程度关系不大。
家长为准大学生准备的入学费用,打理的方式也有讲究,因为此笔资金期限不是很长,弹性很小,所以不可承担太大的风险。大学期间要用的学费和生活费,可以用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和本金较为安全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进行管理,安全第一、收益其次。如果大学毕业之后有上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的打算,资金的积累除前面的方式之外还可以考虑一部分基金定投,定投的品种应以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为主,以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为辅,起到零存整取、积少成多的作用,在资金使用前一年逐渐转换为低风险的债券类或货币类的产品,以确保学业所需资金。
理财方式巧选择
理财方式和产品这么多,该如何选择呢?王韶华认为家长应“对号”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方面,建议选择两年内保本或非保本浮动收益计划产品为主,不建议购买结构性、衍生类理财产品,这部分资金收益率可达到5%~7%。
对于具有无风险和固定收益特征的国债,建议投资期限选择三年期为好;如要选择三年期以上产品,建议除国债以外,可关注投连险,既可参与市场风险博弈,也可利用账户转换功能获取稳定收益,并可增加人身意外险的保障。
对于那些投资能力强、熟悉基金操作的家长来说,也可选择保守配置型及债券型基金的投资组合,其中保守配置型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股票市场,博取超额收益;债券型基金安全稳健,流动性也很好。两种的具体配置比例可随着子女入学时间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入学前两者配比大致为3∶7,之后每年可增加10%左右债券型基金,到大四前两者的比例约为9∶1。
(记者 赵玉杰 通讯员 赵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