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1版:金 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我家的两个老顽童
喝小黄米油治糖尿病
新闻网广告
也说“父母之年”
老年人要多吃点香油
夏季,帕金森手抖身僵拖不得
金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6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闲话 茶馆
也说“父母之年”
华 实
  常念孔子关于“父母之年”的议论,觉得孔圣人的话立意平实,却内涵深刻。近读《金秋》马全红的“父母之年”,为一位未及不惑的年轻人能关注这一话题而感慨不已。

  孔夫子主张孝道,有其腐朽落后的一面,也有张扬人伦的正确一面。“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宋·朱熹《四书集注》解释:“常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又惧其哀,而于爱日之诚,自有不能已者。”

  很明显,孔子是提醒为人子女者,对上了年岁的父母,在喜其高寿幸享时,千万不能忽略其衰老与共,而能享受子女尽孝心、献爱心之日渐短矣!我觉得孔子的这段告诫,重点不在“喜”而在“惧”。对于子女而言,父母高寿,意味着自己尽孝的责任加重,不容稍有懈怠;不然,难免时不再来之憾。

  知年之惧,惧什么?一惧不知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二惧不知老年人生理衰老规律;三惧不能妥善应对家庭角色转换。

  “老来怪”是老年人心理变化的主要特点。子女不能理解和容忍父母脾气越老越怪的表现,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误会,造成很多矛盾,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纠纷。子女认识到了父母的这种特点,见怪不怪,予以充分理解和宽容,是竭尽孝道的基础和前提。

  人的衰老不可抗拒。为人子女者,应该了解这种规律,预测父母每个年龄段身体健康状况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关注。女性50岁以后可能出现更年期反应,身体不适加剧。男性也有更年期,只是出现时间稍晚,不适程度略轻。无论男女,接近60岁、70岁,都有可能出现规律性的综合征反应。如果子女能在这些反应期给父母更多关注,对父母是莫大的安慰,也有利于及时发现不测,有效诊治。

  至于家庭角色转换,其内涵更加复杂而深奥,需要花更多的智慧和精力,才能处理得更妥贴和周密。父母由家庭主宰、顶梁柱,日渐退居二线,成为被赡养对象,甚至变成子女的负担,其中有很多观念、意识方面的问题,需要理顺和沟通。

  虽然这些方面的问题,父母也有解决的能动性,但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主导方面必然逐步转向子女,有待于子女正确理解孔子“父母之年”的喜惧观,以如履薄冰的心情,以一片孝敬之心,好自为之地对待父母年龄的增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