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身上起脓疱,可能是夏季传染性疾病。医生提醒广大家长,夏天要注意照顾好自己的孩子,避免脓疱疮的发生和流行。
起脓疱,可能就是脓疱疮
本周,记者在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采访时,恰逢一位孩子母亲正在向急诊科医务人员咨询。她说:“我儿子今年4岁了,几天前孩子的嘴角和下巴上起了几个米粒大的疙瘩,后来逐渐增大,流出黄水样的液体后,结出了黄痂,看起来像脓疱一样。邻居说这是黄水疮,我就给孩子涂了点紫药水,但效果好像不太明显,这到底是什么病呢?”
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急诊科主任、儿科主治医师梁小辉根据病情描述判断,这个孩子的确得了“黄水疮”,这是脓疱疮的俗称,它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又名脓疱病、接触传染性脓疱疮。一般2岁~8岁的小儿容易患病,所以这种病容易流行于幼儿园及小学校园。该病在世界各地区均有发病,我们国家每年自4月开始出现,7月~9月为发病的最盛时期。
脓疱疮易传染儿童
梁小辉医生说,脓疱疮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传染方式通常是通过人和人的直接接触。病人很容易通过搔抓感染部位将感染散播给自身或其他人;其次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污染物,如梳子、玩具或图书等被感染。儿童由于免疫力差,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全,成为首当其冲的易感人群。
脓疱疮分为大疱型脓疱疮和非大疱型脓疱疮两种类型。大疱型脓疱疮最常见于新生儿,多发于躯干和四肢,初起为散在水疱,一两天内迅速增大到直径2cm以上的浅表性大疱,疱液开始为淡黄色,清亮,大概1日后,疱液变混浊。脓疱很快破溃,糜烂面干燥后形成淡黄色脓痂。大疱型脓疱疮多数无全身症状,少数可出现乏力、发热、腹泻等全身症状。新生儿可能并发金葡败血症、肺炎或脑膜炎而致死亡。
非大疱型脓疱疮是脓疱疮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该病70%,是儿童最常见的皮肤感染。典型临床表现开始为局部出现一个2mm~4mm的红斑,红斑迅速发展形成一个小水疱或脓疮,疱壁很薄,极易破溃,其渗液干燥后形成典型的蜜黄色痂覆盖在浅表糜烂的表面。一个皮损可直接蔓延至邻近的皮肤,形成多个相似的皮损,或融合成一片。暴露于环境的皮肤表面有损伤处最易受累,常继发于瘙痒性皮肤病,如丘疹样荨麻疹、湿疹等。
脓疱疮这样防治
梁小辉医生说,对无并发症的轻至中度症状,局部外用治疗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较传统一些的外用药有红霉素和庆大霉素软膏等。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家长给孩子涂药,在局部外用药前应先清洁局部皮肤,去痂挑疱。清洁液常用1%~3%硼酸溶液,1∶2000黄连素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等。对于症状严重及出现合并症的患者,遵医嘱系统应用抗生素是必需的。
脓疱疮的预防主要是注意皮肤卫生;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皮肤损伤;发现患者及时隔离,尤其在托幼机构,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要煮沸消毒,避免与患儿共用餐具、衣物、洗涤用具等生活用品。同时要注意营养和休息,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对已发病的患儿积极治疗,以清除疾病传染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