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里长路,120里人墙海洋。都江堰,这座刚刚经历了灾难的城市再次哭泣……
6月24日,是向武文斌遗体告别的日子。18日,他因连日救灾劳累,导致肺部大出血抢救无效而牺牲。
消息尚未对外宣布,口耳相传的都江堰群众就从四面八方涌来,手捧鲜花把殡仪馆围得水泄不通。更多的人,胸别树枝和山花,等候在道路两旁……
抗震勇士牺牲的消息传开后,北京心伤、齐鲁悲鸣、中原失声、巴蜀呜咽。人们共同传颂着英雄的事迹,共同呼唤着英雄的名字:武文斌!
“老乡一天不住进板房,我就一天不休息”
6月18日,再过122天就满26岁的武文斌,在灾区连续劳累了32天后,停止了呼吸,永远长眠在了抗震救灾的战场上。
每天起床后,班长姜春雷都要蹲在武文斌的床前,一遍又一遍整理他的被褥;每餐开饭时,新兵王昱都要给武文斌摆上一副碗筷,碗里夹满他喜欢吃的饭菜;每晚点名时,连长李俊峰都要大声呼点武文斌的名字,81名战士总会齐声答“到”……
“我们82人一起来,也要82人一起回去。”李俊峰哽咽着说,在战友们心中,他只是暂时睡着了,32天不知疲倦地抗震救灾,他太累了,他需要多睡一会。
5月15日,从驻地河南紧急到达灾区后,炮指连先后承担了转移和搜救群众、帮助群众搭建帐篷、寻找失事直升机、卸载活动房板材等任务。每次,来自河南农村贫困家庭的武文斌总是挑最苦最累的活干。
“我们安排连队分组分段轮休,每次休息,他总是趁干部没注意,偷偷‘溜’到其他组去干活。”指导员高星说,“他说:‘老乡一天不住进板房,我就一天不休息!’”
就在武文斌牺牲前的那个傍晚,忙碌了一整天的炮指连接到卸载8车板材的任务。
板材尽管长短大小不一,但周围的金属边缘都很锋利,稍不留神就会被划出一道口子。在与战友们合作卸完一车板材后,武文斌又抢先爬上另一辆卡车,一个人给车下十几个战友传递……
弯腰。起身。递出。
弯腰。起身。再递出……
500多块板材,武文斌机械地重复着。
连长李俊峰说:“我两次派人上去换他,都被他推了回来。他说:‘我干过农活,手上茧子多,不容易被划伤,还是我来。’”
6月9日,连队奉命帮助受灾群众安装板床,武文斌抢着承担了最重的拧螺丝任务。
这天,他拧了1400多个螺丝,螺丝刀都被拧得变了形。
战友们看他打满血泡的双手都很心疼,他却举着手顽皮地说:“我现在是真正的‘泡兵’了!”
6月14日,连队在都江堰市“勤俭人家小区”受灾群众安置点卸活动房板材,武文斌和排里的战友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又去帮其他排的战友卸车。
这一天,他连续参与了14车的卸货任务。
晚上,连队点名时没有表扬他。这是武文斌到达灾区后唯一没有被表扬的晚点名。
事后,指导员高星把武文斌从帐篷里叫了出来。
“文斌啊,晚上点名时连队没有……”
“指导员,你别说了。我为灾区群众干活又不是为了要表扬!”
“那也不行!我怕你太累,万一出事了怎么办?学院等你回去参加毕业典礼,你媳妇等你回去举行婚礼。”
武文斌哭了:“新闻里说,都江堰还有32万人没有房子住,天天下大雨,老乡们怎么生活啊?”
说不过武文斌,高星就发火:“那也不行,明天你必须休息!”
“求求你指导员,万一学院让我回去,我就给灾区群众做不成事情了,那将是我一生的遗憾啊!”武文斌又哭了,“指导员,你要我后悔一辈子吗?”
每每想起这一幕,33岁的高星就泣不成声,哭得像个泪人……
炊事班长胡俊杰说,6月17日,连队先忙着搬家,又去抢卸板材,人人都累得直不起腰。可就在帐篷搭好后的那一点空闲,武文斌又来到炊事班帮厨。
这一晚,武文斌和战友们冒雨卸了整整8卡车活动房板材。
这一晚,连续工作了32天的武文斌终因过度劳累,永远地倒下了。
由19名参与抢救的医学专家和医生联合签名的医学报告上,写着:“死亡诊断: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猝死。诱因:过度劳累。”
6月18日4时45分,26岁年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6月24日下午,已住进板房的56岁的胥家镇实新村妇女王继和,含泪来到灵堂,把自己的外衣脱下,轻轻地盖在英雄的骨灰盒上,哭着说:“娃儿,你就放心地走吧!我们已住上房子了。都江堰人晓得感恩,四川人晓得感恩!我们祖祖辈辈都不会忘记你的。”
“人民受难时不向前冲,就不是‘铁军’战士”
许多人的命运,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发生改变。
武文斌也不例外。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完成在部队的实习任务,回到母校,领取属于他的军校大学文凭。
2005年9月,他以全师第一的优秀成绩,从“叶挺独立团”考上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再过两个月,就是武文斌和杨卫华约定走进新婚殿堂的日子。
今年2月,相爱了两年多的这对恋人领取了结婚证,就在他们准备完婚的时候,武文斌突然接到部队要外出野训的通知。为了不影响连队训练,他们推迟了婚期。
杨卫华在郑州“宇中监理公司”做内业资料员。他们商定,7月中旬,夫妻俩在郑州一起度蜜月。
至今,他们除了结婚证合影照外,来不及照过第二张合影。
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
5月13日凌晨,在外驻训的炮兵指挥连接到上级命令,火速开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考虑到武文斌的实际情况,连队在紧急动员出发的同时,宣布他留守后方。
“为什么要我留守?”武文斌坚决不干,最终挤上了赴灾区的车。
5月17日,武文斌随部队翻越3座海拔2500余米的高山,前往汶川县三江乡搜救和转移群众。听说一位叫马学友的老人被困在倒塌的卧室内,武文斌和3名战友紧急前往救人。
要到马学友的卧室,必须爬进已经倒塌的两间房屋。这两间房屋靠着横七竖八的木头相互支撑,还没有完全垮下来。武文斌和通信营代理排长景灿在废墟上扒开一个洞,一前一后钻了进去。
余震中,倾斜的房梁嘎嘎作响,武文斌把奄奄一息的马学友护在身下,抱着他爬出了废墟……
6月19日下午4时,杨卫华和武文斌的父母冒着绵绵细雨,在殡仪馆见到了她日夜想念的丈夫。
杨卫华推着武文斌满是老茧和血泡的手放声痛哭……
“文斌,醒醒!”
“醒醒,文斌!你说过,老乡住上你搭的板房我们就举行婚礼,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啊!”
“我们回家吧!我们回家结婚……”
“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和你在一起!答应我好吗?文斌!”
馆内,哭声撕心;窗外,风雨交加。杨卫华握着丈夫那双粗糙、冰冷和伤痕累累的手,久久不放。
“我看不出来他哪一点不像党员”
在炮兵指挥连,去年底入伍的新兵徐鸿光最佩服的老兵就是武文斌。直到他牺牲,和他床挨床睡了近半年的徐鸿光,竟然不知道他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看不出来他哪一点不像党员。”徐鸿光抱着武文斌沾满泥土的背包哭着说。
在徐鸿光眼里,武文斌一直冲锋在抢险救灾的最前面,而且眼里永远有干不完的活——无论是冲进危房救人,还是峭壁悬崖开路;无论是抢运伤员物资,还是搭建帐篷板房,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我去!我上!我来干!
那是一个让徐鸿光终生难忘的日子。
这天,徐鸿光找到武文斌,向他请教入党申请书怎么写。武文斌张口即来,从开头讲到收尾,一气呵成,条分缕析。徐鸿光听得瞪大了眼睛:“武班长,你是不是早就把申请书背过了啊?”
武文斌笑了笑:“入党就是得从心里入党呀!不学好党的知识,怎么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我是越学越觉得差距大,还得努力呀。”
“党员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这是武文斌常说的一句话。无论是在训练、生活还是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中,他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6年前,武文斌入伍后,被分到了济南军区“铁军”“叶挺独立团”“飞夺泸定桥红二连”。读着部队这一长串的荣誉称号,他在第一封家信里写道:“我们的连队,就是长征时出过‘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的那个连队!”
组织新兵参观师史馆、团史馆和连队荣誉室,武文斌走一路、看一路,心潮也跟着澎湃了一路。
“铁军”,这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是中国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从北伐克武昌到秋收起义上井冈,从平型关大捷到血战刘老庄,从辽沈战役到把红旗插上海南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创造了辉煌壮烈的英雄业绩。
能够成为这支光荣部队的一员,武文斌感到无限骄傲和自豪。新兵训练结束时,他在宣誓仪式上代表新兵发言:“前辈创下的辉煌业绩,让我们感到自豪,新的历史荣誉要靠我们新一代去开创。”
2003年底,武文斌当上了红二连荣誉室的解说员。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试点,全军第一个“列宁室”……在一次次的重复、深化与升华中,那些灿烂的历史已经溶入了他的血脉。
入伍第一年,武文斌递交了他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由于武文斌先后在多个不同建制的单位工作,而入党考察期又有明确规定,他始终没能站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向党宣誓。但这些,丝毫未能影响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下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