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3版:改革开放30年 大型系列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联产承包,那些日子总难忘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6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改革开放30年•30个洛阳第一”备选①
1980年秋,原偃师县高龙公社半个寨大队第二生产队的土地被戏剧性地承包给了社员们。许多年过去了,当地人仍时常津津有味忆当年--
联产承包,那些日子总难忘
记者 杨海彤 实习生 焦琳
  核心提示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标志性的丰碑。这个被通俗地称为“包产到户”的改革措施一经推行,迅速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并使农业生产和整个农村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当时的洛阳地区于1981年全面推开这项工作。1980年秋将土地承包给社员的偃师县高龙公社半个寨大队第二生产队,属于我市“包产到户”最早的生产队之一。近日,记者来到这里走访了部分农民,以期重现那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画面……

  

  偃师市高龙镇半个寨村,一个很有意思的村名。据老辈人讲,这个村名是由闹矛盾而得来的。半个寨原名赵家东寨,由于寨中的人不团结,结果寨子一分为二,半个寨的名字由此延续下来。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该村第二生产队最早推行“包产到户”,也是由于闹矛盾而歪打正着的。由赵家东寨变成半个寨,对当地人是福是祸已经无人能说得清楚了,但第二生产队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二队的人可是先人一步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改革前夕的半个寨村

  198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一年多了,但半个寨大队社员们的生活基本没有什么改变,以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劳动仍在继续。和粉碎“四人帮”前相比,主要的变化就是大队有了台黑白电视机——那是1977年亩产超过了250公斤时县里特别奖励的。从此,每天晚上大伙儿可以聚集到大队部的院子里看电视了。尽管这台电视机的屏幕只有14英寸,许多人盯了一晚上基本上啥也没看到,只是听了听声音,但大伙儿已经很满足了。

  近2000口人,人均水浇地0.7亩、旱地1.2亩,24眼机井,14辆胶轮车,76头大牲畜——这就是当时半个寨村的全部“家当”。

  当时,各项生产活动都是由生产队组织实施、统一安排的,社员只要参与了,就可挣到相应的工分。半个寨大队的12个生产队,情况大体上差不多,大家都是靠工分吃饭。各生产队工分的分值虽然有差别,但差别不大,一年到头,每个人可分65公斤至75公斤小麦和不到200元的现金。

  村民文二臣回忆说,那时,经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折腾,人们都疲了,不再像先前那样,上级出来一号召,大伙就干劲冲天。在生产队里干活,凭的是良心,反正出的都是一天工,干好干坏工分是一样的,时间一长,养了懒人,磨掉了庄稼把式们的积极性,大家无论干起啥来都有气无力的。

  把二队的地包产到户算了

  1980年4月中旬,半个寨大队大队长赵玉西头疼了:麦子就要熟了,但第二生产队还没个队长,眼看就要到来的夏收可由谁来指挥呀?!

  在12个生产队中,就属二队“事儿多”。提起二队,别的队的人都说:“二队人人都是‘精疙瘩’,没有憨人,所以啥事儿都弄不成。”

  二队具体都是些啥事儿,几十年了,谁也说不太清楚。在赵玉西的记忆里,二队能上得了台面的人,都当过队长,可谁上来也干不成。后来没办法,1979年的时候,把二队一分为二,又分出去了个十二队,但二队的事儿还是弄不成。这不,去年刚选出的队长,才干了小半年,就在将要收麦的关键时候撂了挑子。

  由于生产队所有的农活都要由队长来安排,所以这个时候二队没有了队长,队里的一百多亩麦子如何收回来就成了大难题。更何况夏收和夏种是脚赶脚的事儿,这一耽搁可是两季的收成呀。

  那些天,赵玉西和大队干部们整天开会研究二队的事,但商量来商量去谁也说不出个好办法来。无奈,只好采取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夏收夏种期间,由大队干部轮流到二队代理队长,等这一阵子农活忙完再想法子。

  也就在夏收夏种期间,电视里、广播里开始零零星星地介绍安徽等地农村包产到户的事情。虽然当时农活忙得人脚不沾地儿,但这消息还是很快被传得沸沸扬扬,20世纪60年代初短暂的、小面积的包产到户在人们刚尝到甜头的时候,就随即被斗来批去,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所以当包产到户再次“露头”时,人们用各种各样的眼光和心情来对待它,就不足为奇了。但正是这个消息,让赵玉西想到了解决二队问题的办法:何不干脆把他们队的地包产到户?这个爱闹矛盾的生产队,选不出队长就不要队长,让社员各干各的,将来就算路走错了,上面怪罪下来,就让二队的人来担着,谁让他们整天闹事呢!

  赵玉西把自己的想法在大队干部会议上一说,很快通过了,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社员没给自己留后路

  1980年秋收之后,二队的包产到户进入了具体操作阶段。

  赵玉西原来的想法很简单,把每一块地按上年的产量承包给社员,完成的参照上年每户分粮的平均值奖励一些,完不成的,在平均值的基础上扣一些。

  但二队的人不干,他们要求给每块地定产量,每户按产量交粮,多出的全部归自己,达不到的全部由自己来承担。

  赵玉西的想法是要留退路,他也清楚包产到户后粮食能多产一些,但他认为多也多不到哪里去;另外,一只手伸出来指头有长有短,有人能多打粮食,也有人多打不了,按他自己的想法将来可以有个回旋余地。

  可二队社员的要求是不留后路。怪不得别人都说二队的人是“精疙瘩”,他们觉得好不容易能包一年了,要一嘴吃个胖子呢!大队干部们在一块儿商量后,只好同意了二队社员的意见——不同意不知道他们又要闹多长时间呢。

  二队的地被分为三类:不好不赖的地一亩顶一亩;好地一亩顶1.2亩;薄地一亩顶0.8亩。然后按照人口,通过抓阄的方式,把地分到了各家各户。

  一双双眼睛都盯着二队

  进入这年9月,该种小麦了。别的生产队还是大块田、统一种,早早种完了事,大伙都到二队的地头看热闹。

  牛占青当时在九队,他当年也到二队的地头看过热闹。二队的地被分成了一小块一小块,你用小手扶拖拉机,他用牲口,还有的干脆就是纯手工,看起来乱哄哄的。牛占青想,就这,二队能种出好庄稼来?但有一点给牛占青的印象很深,二队每家每户都是男女老少齐上阵。

  牛占青说,不光他们大队的人来看热闹,就连附近不少村的人都来看呢,大伙儿当时说啥的都有。从那时起,二队上工的钟声再也没有敲响过,但二队的地里从没有少过人。别队的人三五成群到地里时,二队的人撅着屁股在地里都不知干了多长时间了。

  这年冬天,二队有一道风景,家家户户把自家茅房里的粪往地里送。以前在生产队,这些活可都是由家庭成分不好的人干的,而二队现在人人都干了。还有人说,一次看见二队的一个人一路小跑,以为有啥急事,就在后面跟着,没想到那人跑了老远,最后为的就是把一泡尿撒到自家承包的地里。

  来年一打春,牛占青再看到二队麦田的时候心里一惊:他们的麦苗油绿油绿。庄稼人都识货——二队今年要有个好收成了。

  转眼到了6月中旬。都知道二队今年“发”了,大家都睁大眼睛,看看他们到底能“发”到何种程度。

  赵玉西说,从开镰开始,一双双眼睛就盯着二队,等到产量一出来,妈呀,你知道他们赚了多少——平均产量翻了一番!这下好了,别的生产队都不干了,都要包产到户。而这时上面又号召这样干,于是赵玉西开始忙碌起来。

  1981年从麦收到秋种,赵玉西说那是他当干部最忙的一段日子,因为那几个月的时间里,大队的其他11个生产队的土地都分包到了每家每户…… 

  相关链接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在当时的洛阳地区开始推行,1981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到1983年,洛阳地区所属的所有县区均已实行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土地政策。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洛阳广大农村一经推行,立即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以小麦为例,全面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1984年平均亩产比1980年翻了一番。洛阳地区也逐渐由过去的粮食调入区变为粮食调出区。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经1998年的土地延包,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更加稳定。目前,我市的粮食生产年产量稳定在20亿公斤以上,该项制度的实施功不可没。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