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天气炎热,给人一种错觉:是不是已经进入了“三伏天”?气象专家解释,现在还不到伏天,今年入伏日期为7月19日,入伏前和入伏后的“热法”明显不同。
我市资深气象专家、高级工程师任炳潭说,入伏日是可以算出来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日期,当天算起为初伏。“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农谚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秋后有一伏”的说法。按照干支纪日法,每10天就有一个庚日。今年6月21日是夏至,也是农历的“壬辰日”。如此推算,7月19日正好是第三个庚日,所以今年的三伏日期为:初伏是7月19日,中伏是7月29日,末伏是8月8日。与去年相比,今年初伏和中伏的到来都推迟了4天。
近期我市出现了近40℃的高温,但任炳潭说,这种热属于正常范围,还不是人们感觉中的最热天气。根据我市的气候特点,进入“三伏”后不见得会出现当年的极值高温天气。一般来说,我市当年最高气温往往出现在6月,今年也是如此。尽管近期比较热,但这样的“热法”只是燥热。人们感觉伏天才是最热的天气,是由三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一,伏天里平均气温较高,温差小,而现在虽然最高气温高,但最低气温还较低,所以晚上较“凉爽”;其二,伏天里的风力比现在小,空气不够流通,也让人感觉较热;其三,伏天里的湿度比现在要大,人们会感觉较闷。我国自古以来用“伏天”的概念描述盛夏酷暑热的程度是科学的,也符合人体对自然的感受。
(记者 刘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