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也许一件颜色鲜艳一点的衣服就是代表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如今,大街上难得再碰到一个人是跟自己穿同一款式的衣服。
30年前,流行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如今,身为80后的年轻一代会好奇一件穿过6年的衣服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活色生香的服装历来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形象记录。
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可以透过人们的穿衣变化来寻找到最为直接的答案。透过这些影像,我们能真切感受到洛阳的日新月异。
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与市民衣食住行有关的特别报道,欢迎您提供老照片,联系电话:13937967110。 (王振华)
往昔
这是1978年跨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这张照片上是同一个班的女生,年龄差距达11年之多,穿的服装却几乎一样。
今朝
这是2008年的大学毕业生,从中你很难找到同一款式的衣服。
往昔
1982年,两个时髦的女孩子,其中一个戴着袖套。当年,人们十分爱惜自己的衣服,袖套自然成了必备品。
今朝
肚兜和彩绘开始在夏季流行。
随便一选,就有自己满意的。
往昔
上世纪70年代末小学生的衣着。
1980年,两名洛阳儿童和家长在公园合影,当时的童装样式也比较单一。
今朝
2008年夏天,一名小学生在窗外写生,衣着彰显活力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