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上月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应邀来洛讲课——“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孙云晓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1993年他采写的关于中日学生素质对比的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一场社会各界的大讨论。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1999年他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
“有一年,清华大学曾经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了测试,发现有700多人有心理问题,有35人想自杀。”孙云晓的这句话让人心惊。
接下来他讲的故事更让人叹息:大学生王西(化名)是品学兼优的学生,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可就是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
王西从小到大,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没有一个朋友。他的内心非常孤独,渴望友情。大三那年,他终于和宿舍的一个男同学成为朋友,可由于他没有交友的经验,老是形影不离地跟着人家,这样就惹出了一些闲言碎语,结果那个男同学不愿意和他做朋友,要和他划清关系。
王西的心理严重受挫,就采用化学物质“铊”投毒杀人的方法报复对方,虽然对方经及时抢救,生命被挽救了,可是王西的一生却由此改变。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健康人格。”讲到这里,孙云晓表情凝重:没有健康的人格,再多的知识都失去了意义。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以此缔造其健康的人格。
21天养成一个习惯动作,成熟习惯要90天养成
要想养成好习惯,就要知道什么是习惯。孙云晓用一句很形象的话来形容:“习惯就是如果一件事情你不去做,心里就会痒痒的。”比如年轻女性站在大商场门口,如果不进去逛逛,心里就会痒痒的,而我即使站在巴黎的超级商场里头,都会心静如水;可我哪怕是看见再小的书店,心里都会痒痒的,想进去看看。这就是习惯。”孙云晓接着解释何谓“成熟的习惯”:没有人大清早起来,还会坐在床上思考一下“我今天要不要洗脸”,而是顺手就洗了——这就是成熟的习惯。
经过研究,一个习惯动作的养成,需要21天,而一个成熟的习惯则需要90天时间。
父母在要求孩子养成某种习惯时,一定要给他定出明确具体的规范。比如早上几点钟起床,怎么整理要用的书籍,该怎么冲厕所……一定让孩子“有法可依”,不能模模糊糊。
好习惯不是号召出来的,更不是唠叨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孙云晓从自己半年来每天坚持走7000步的经历告诉大家:好习惯的决心好下,坚持不易。但只要你坚持了21天,就能从“被动”变成“主动”,再坚持90天,就能够从“主动”变成“自动”习惯,所以你一旦下定决心,就要坚持,坚持就能得到好习惯。
孩子都有健忘症,在某一个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你得对他进行及时评估:及时鼓励、及时表扬,必要时用物质奖励来强化他的意识观念。
孙云晓用一个故事来说明如何及时评估和强化:3年级的李强做作业时很不专心,一个小时内能站起来7次。妈妈为了改掉他这个坏习惯,和他商定:如果他一个小时只起来3次,就让他看18:00的动画片,否则,不准看任何电视。结果,一周过去,李强5天时间有3天超过了3次,受到了惩罚。又一周过去,他只有1天超过了3次,一个月后,他养成了专心做作业的好习惯。
孙云晓分析,李强的妈妈之所以成功,就是成功地运用了习惯养成的加减法:即培养一个好习惯要用加法,去掉一个坏习惯要用减法。循序渐进、逐渐改进,万不可一蹴而就、粗暴行事。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父母整天满口脏话,走路闯红灯,那你别指望孩子有什么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妈妈从小就包揽了孩子的所有起居,那么你家出个懒孩子,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如果你想让孩子养成与人分享的好习惯,那么全家人都不要给孩子“吃独食”,如果你想让孩子养成关心老人的好习惯,那么做妈妈的,不要塑造一个“铁妈妈”的形象,不要只“示强”,要学会在适当时候“示弱”,让孩子学会承担,学会负责任。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你做到了这些,那么恭喜你,你将会有一个能担当、能负责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