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8版:改革开放30年 大型系列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从“地蹦儿” 到有车不是梦
“万元户”,让俺光荣一辈子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8 年 7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改革开放30年·30个洛阳第一”备选③
“万元户”,让俺光荣一辈子
本报记者 邓德洪 特约通讯员 王乐德
  (上接5版)

  没错,陈书奇当时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万元户”了。那次算账后不久,县里召开了一次劳模表彰大会,在被表彰的劳模中,头一回出现了包括陈书奇在内的十来个“万元户”。当时,不仅在农村,在城市这也是极为罕见的高收入群体。

  会上,作为全县第一个靠种花起家的“万元户”,陈书奇戴上了大红花登台领奖,县领导颁给他一块写着“勤俭致富,劳动光荣”的大匾,还奖励了他一辆当时有钱也难买到的“飞鸽”自行车。随后,广播里开始成天播放一条新闻:“南蔡庄公社古城大队的社员陈书奇,是个种花专业户,他每天种花卖花,成了‘万元户’……”那些日子,十里八乡的人一提起他就直咂舌:“好家伙,城里人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几十块钱,他咋就一下子成了‘万元户’了?他可真二蛋,恁会抓钱!”

  劳模表彰会过后,县里趁热打铁,马上又要召开“活跃市场三级干部会议”,会上需要找一个“万元户”代表现身说法,找来找去,曾经被批斗过的陈书奇成了最好的典型。陈书奇的媳妇很害怕,不让他去开会:“‘一打三反’都把你关起来了,你现在还敢到处说你是‘万元户’,老天爷呀,往后去又该斗你了!”陈书奇拍着胸脯告诉媳妇:“别怕,政府大张旗鼓地表彰俺,那是再清楚不过地告诉大伙儿:劳动致富光荣啊!”

  “到开会时,俺一上台就说:早先俺是‘资本主义尾巴’,现在摸着屁股还觉得疼。今天俺成了‘万元户’的带头人,让俺来发言,也不知敢不敢说?底下人就笑着大声吆喝:说!说……俺就把种花的经过一说,台下几千人掌声雷鸣呐!”陈书奇回忆说,那次会议后,很多持观望态度的人也放开了手脚,风风火火地做起了各种生意,县城和乡镇的市场上重现繁荣景象,更多的“万元户”随之涌现出来。

  “合法致富劳动致富,越富越光荣!”

  与洛阳一样,全国各地当年都在极力宣传和表彰“万元户”这一应运而生的“新人类”,很多地方甚至以出现了多少个“万元户”为光荣指标。如今看来这似乎有些夸张,但正是这些对合理追求财富的肯定性举措,逐步扭转了那一代人的贫富观。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财富的意义,激发出对未来富裕生活的向往和动力。

  那两年,陈书奇美滋滋地享受着“万元户”带来的空前荣耀,又是当人大代表,又是受各种表彰,人人都对他高看一眼……两年之内,他把家里的房子盖了三回,一回盖得比一回高。“这叫‘步步高’。”陈书奇说,“俺当年可不怕露富,改革开放不就是要让人往好日子过嘛。”

  到了1982年,县城里呼啦啦地出现了七八家种花专业户,极具市场头脑的陈书奇果断决定不种花了。在将所有的花苗一次性转让出去后,他转移到了关林开始做新的生意,一直做到了现在。

  如今,再提起当年当“万元户”的历史,陈书奇仍说“那是俺这辈子最大的光荣”,当然他也很清楚,“万元户”放到今天根本算不了什么。

  “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吗?‘万元户不算富,十万元刚起步,百万元还马虎,千万元才算富。’这话一点没错。”陈书奇说,“俺总共有9个孩子,现在个个都在做生意,全都‘弄住事儿’了,好几个已经是‘百万元户’了,可百万元也叫有钱?就算只放在关林市场上,也根本不值一提!”

  从“万元户”的莫大光荣到“百万元户不算富”,陈书奇经受了改革开放30年的精神洗礼。在这30年大变革中,他真真切切地看明白:“越穷越光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要是合法致富、劳动致富,越富越光荣。

  相关链接

  1980年4月18日,新华社播发通讯《雁滩的春天》:1979年末,兰州市雁滩公社滩尖子大队一队社员李德祥,家里有6个壮劳力,从队里分了1万元,社员们把他家叫“万元户”。从此,“万元户”的叫法在全国流行开来,并演变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的代名词。

  洛阳当年有多少个“万元户”,后来又出现了多少个“万元户”,如今很难统计出确切数字。当时,普通工人每月工资仅有几十元,“万元户”这一十分令人羡慕的称谓,印证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致富的强烈渴望及致富后的空前喜悦,它折射的是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财富观念的深刻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万元户”这一时代符号应当被永载史册。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