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记者的劝说下,韩辉发来短信表示愿意自首。 | |
1995年的一天,25岁的韩辉(化名)致人死亡后仓皇出逃,从此他的心灵带上了沉重的“枷锁”——在惶恐不安的逃亡路上度日如年。13年后的7月7日,经过无数次的心理煎熬,韩辉在本报记者的帮助下,终于从13年的噩梦中醒来——决定投案自首。
缘起 一个“疑犯亲戚”的来电
5日15时08分,本报新闻热线接到一个手机号码为01348452××××的电话:13年前,他的一名亲戚在市区将人捅死,逃亡外地至今。现在这个亲戚想要自首,可是又顾虑重重。接线员反映,打电话的人很匆忙,许多信息还没有来得及问,对方就匆匆挂了电话。尽管这个电话的信息量非常有限,但还是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安排专人关注这件事情。
我们唯一的线索就是报料人留下的手机号码,可与对方联系时,对方的手机却一直处于关机状态。由于不清楚对方何时开机,我们只能不断给对方发送短信:“你好,我是《洛阳晚报》的记者,如果看到短信,我们可以聊聊吗?”、“理解你的苦衷,也清楚他这样(逃亡)下去不是办法,不然不会寻求我们的帮助。”、“我们愿意帮助你的亲戚尽快重回正道,自首能够获得宽大处理。”、“如果看到短信请与我们联系,也希望你能相信我们,他这样下去只是在折磨自己,无法获得解脱。”……
接下来的一天多时间里,我们为这个陌生的来电所牵挂,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拨打这个号码,可是对方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无奈,我们只能不断地发送短消息,用一条条短信传达我们的渴望与真诚。
从获知信息的那一刻起,我们一直在等待,一直在联系。
清早 那个号码终于再次来电
7日7时40分,记者张喜逢的手机响起——那个号码终于来电了。
电话里传来一个沙哑并疲惫、操洛阳口音的男子的声音:“你是《洛阳晚报》的记者吧?我是那个人的亲戚。”
从这名“逃犯的亲戚”那里我们了解到,1995年3月,他的这个“亲戚”持刀将人捅了,惊恐之后开始了逃亡,多年来隐姓埋名辗转多处。
想家,他却从来不敢跟家人联系;胆怯,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让他胆战心惊;负罪,让他被迫藏起乡音,说着逃亡地的方言……
在和对方交谈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他有许多不自然:每当提到关于逃亡亲戚的家庭情况时,对方就有些慌乱,言语哽咽,无法回答;他是洛阳人,却总在说着一些早已更名的派出所名称和地点;聊天中,他一会儿将那名逃亡的人称为“亲戚”,一会儿无意中又称“我”,并随即改正。
当记者提出想与这个逃犯直接对话时,对方说:“他的压力很大,每天脑子很乱,我等会儿打电话跟他慢慢说,你说的办法还可以,或许可以帮他解脱,随后再联系吧。”
隐约之中,我们感到这个“亲戚”不简单。
愿望 想知道母亲是否健在
7日9时40分,我们再次接到那个号码的电话,对方称暂时联系上了那个“亲戚”,“亲戚”非常想知道家中的情况,特别是13年来未曾联系过的母亲是否健在、身体如何?在电话中,对方告诉我们那个“亲戚”的家庭住址,我们承诺一旦找到会立即反馈。
可是,这名男子显然也阔别洛阳多年,说到的一些工厂、单位的名称早已经不复存在,他“亲戚”的住址——××建筑公司大杂院更是一时无从查起。
为了取得对方的信任,获得更多的信息,我们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找到他“亲戚”的家。根据对方提供的大致地点,通过电话咨询、实地走访,并向一些老人求证,1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在玻璃厂路附近一栋破旧的二层楼内,找到了那名逃犯日思夜想、年近八旬的母亲。
听了我们带来的消息,老人爱恨交织、百感交集,泪水不断顺着她满脸的皱纹四处流淌。为了缓解老人的情绪,我们决定先行离开。老人在我们离开时嘱托:“我日夜盼他回来自首,服法赎罪!”
吐露 “别说了,逃犯就是我!”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继续靠反复发送手机短信,等待对方的再次联络。
16时17分,我们终于等来那个“亲戚”的电话,还未等我们开口,那头便急迫地问道:“他母亲身体咋样?生活如何?”
我们如实相告:他的家还在,他的母亲也还在,已快80岁的老人身体还算可以,但她很少出门,因为儿子当初的行为让她感到在人前抬不起头来……知道儿子的消息后,老太太泣不成声,她对那个儿子又爱又恨,恨他一走了之,给家人带来13年的折磨痛苦。可是,得知儿子终于有悔改之意后,老人说:“再怎么样,他还是我的小儿啊,我等他恨他整整13年了,如果我能替他赎罪,我早已把这把老骨头还给那家人(受害人)了……”
“别说了,求你别说了!那个不孝的儿子,就是我,我就是那名逃犯,名叫韩辉……”电话中随即传出刺耳的哭泣声。
等电话那头的哭泣声停止之后,我们将老太太的嘱托转告给韩辉,他没有再哭,只是不断深深地吸气。
轻生 韩辉萌生自杀念头
韩辉稍显平静后,让我们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电话中的他有了自杀的苗头,庆幸的是,经过我们的极力说服,这一悲剧最终没有发生。下面是我们当时的对话:
韩辉:人吃地一生,地吃人一口,我会还的,不该让我的母亲和家人再受折磨了。
记者: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家?是回来投案自首?还是看看你母亲?
韩辉:先谢谢你们,只要母亲健在,身体还行,我就满足了。我一定会回家的,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
记者:什么方式?(韩辉的突然平静,让我们感到异样)
韩辉:我主要想知道母亲的情况,现在知道了,我可以放心上路了。其实,我就在一个高速公路路口边上。好了,我活着让家人受罪,死了至少能给大家一个交代,也能回家了。
记者:你是个混蛋!你死了,你就觉得自己解脱了吗?可事情并不会因此而结束,你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从来不想想你死之后你的母亲、亲人会怎样?他们还要继续因你而受折磨。
韩辉:那我能怎么办?我是个杀人犯,我现在不怕死,可是回去我该如何面对我的家人?
记者:既然你能想到自首,这就是你的出路,你的错误至少会得到合法的解决,承担你应有的结果,你的家人多年因你受到的折磨也会逐渐消除,你死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你的母亲会因你的懦弱更加伤心。既然你连死都不怕,那走出自首这一步真的很难吗?难道你让你的家人连这点儿盼头也没了?你母亲的叮嘱也没用?
韩辉又一次激烈地啜泣。四五分钟后,他说:“这些年,我的妻儿一直也在劝我,好吧,我愿意相信你,我能和母亲通个电话吗?”
久违 13年后,母子痛心对话
16时37分,我们来到韩辉母亲的家中,拨通了韩辉的电话号码,他的母亲用颤抖的手接过手机。
“乖,你是小辉吗?”老人眉头紧锁,憋不住的泪水流了出来,“儿啊,这些年你是咋过的?你不能再错下去了,我一直想着你!”
老人一只手拿着电话,另一只手紧紧抓住沙发的扶手,手臂在激烈地颤抖,泪水沾满了脸庞,湿透了衣角。
“13年了,你想回来承担自己的责任是对的,妈不会再怨恨你了,说到底,你始终是我的儿啊。你能投案自首,至少在我有生之年,咱娘俩能见个面。”说罢,老人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待稍稍平静后又说:“你也别哭了,你能回头这是好事情,我儿媳雯雯(化名)这些年咋样?”
…… ……
母子俩终于在13年后听到了彼此的声音,10多分钟很快就过去了。韩辉的母亲告诉我们,当初韩辉带着妻子一起逃亡,没想到如今都已经有了儿子,她很想见见小孙子。韩辉在电话里说,这些年,他越发觉得对不起多年来劝说自己的妻子,让当初不知情的妻子随自己四处流浪,也对不起已经10岁的儿子,不知道能给儿子怎样一个将来。
韩辉虽然还有些犹豫,但是他让母亲转告我们:我会跟记者联系的,只是现在脑子还是有些乱,给我点儿时间。
出发 为了一个心灵的救赎
18时20分,韩辉再次给我们打来电话,他平静地说:“我决定回去了,只是这些年跟妻儿一起生活,有一些行李需要收拾,收拾好了我们就一起回去。” (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