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正如《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描述的那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神州大地一派万物回春的景象。地处中原腹地的洛阳,也在这场改革开放的春潮中逐渐复苏。
这一年,我市召开了不少重要会议,揭开了我市改革开放的序幕:2月6日至15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全市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4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市农业科学会议,明确了农业科学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规划和措施。6月4日至11日,市委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洛阳市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和措施。12月10日至13日,市委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和河南省城市治安会议精神,提出要搞好综合治理,稳、准、狠地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
沐浴在和煦春风中的古都,当然要有盛开的鲜花来点缀。在这一年牡丹盛开的季节里,一株特殊的“牡丹”重放光华:5月,市委同意恢复洛阳市文学艺术联合会,《牡丹》文学月刊随即恢复出版。此外,是年2月,省广播电视大学洛阳市工作站建立,后更名为洛阳市广播电视大学。3月8日,市人民检察院恢复。4月,洛阳博物馆在关林开辟古代石刻艺术陈列室,放置解放以来出土的石刻雕像及王城公园内的原有墓志。该陈列室后改为洛阳古代石刻艺术馆,成为现关林景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批重点工程也在和煦的春风中破土动工。9月10日,平等街铁路立交桥开工兴建。3个月后,位于陇海铁路692公里处的洛(阳)孟(县)公路立交桥正式开工。在这一年竣工的重要工程则包括开工于1977年的老城北大街南段改造工程和位于涧西区景华路上的广州酒家:前者使老城区第一次出现营业、居民楼群,后者则成为洛阳当时最著名的高档饭店之一。
发生在2月17日至3月16日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无疑是这一年的国之大事。4月12日,市委作出《关于向对越自卫还击战英雄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市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开展群众性的“学英雄,见行动,大干四化”活动;5月,我市召开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3700部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归来的英雄庆功祝捷大会,15万余人参加。6月18日至20日,武汉军区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斗英雄报告团在洛阳市作报告5场,直接听众超过8万人。
1979年,是新中国成立30周年。洛阳除在10月份举办建国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外,还用实际行动为国庆献上厚礼——由洛阳轴承厂设计、兴中仪器厂试制的B7219径摆仪获得成功,填补了我国轴承工业在测试仪器中的一项空白。
这一年属于洛阳人的荣誉远不止这些。8月,洛阳市少年男、女排球队,在全国16城市重点体校男、女排球赛中荣获“双冠”。9月,伊川杜康酒获“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12月26日,偃师县岳滩人民公社因为小麦高产稳产,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先进单位。
这一年年初,作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家价格体制改革开始,我市根据国家政策,先后提高了一些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价和销售价。而在我市街头,烫发的人开始三三两两地出现。这种后来被人调侃为“方便面头”的发型,被一些赶时髦的年轻人从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带到洛阳,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仍非常流行。
(记者 李喆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