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起“环球”牵手美国“公牛”,郭中奎脸上写满了自豪。 |
|
核心提示
30年前,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在神州大地吹拂时,一种名为“乡镇企业”的新生事物在这片沃土上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一批时代弄潮儿不但勇于在国内市场的海洋里乘风破浪,驾风弄潮,而且敢于放眼国外,在国际市场比高争雄。当年,洛阳就有这样一位让洛阳与美国“公牛”结缘的风云人物,一位看上去土里土气的乡镇企业家——郭中奎。
提起NBA,喜欢篮球的人都对美国公牛队耳熟能详。其实,洛阳人早就通过运动衫“结缘”这支远在大洋彼岸名震全球的美国男子职业篮球队。
当年,是谁让洛阳的一家乡镇企业牵手大名鼎鼎的美国公牛队?他就是老城区烧沟村党委书记、洛阳环球公司的掌门人郭中奎。
高高的身材,稀疏的头发,虽年近七旬仍精神头十足,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朴实得像一位普通的北方农民,这就是记者近日见到的郭中奎。在洛阳环球公司宽敞的办公室里,他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当上村官 “苹果状元”改行做皮鞋
郭中奎家住原郊区的洛北乡烧沟村。村子地处邙山脚下,有800多口人,耕地不足100亩。改革开放前,当地流传着一段顺口溜:“肩扛半棵树(扁担),昼夜磨豆腐。人穷风水差,自古不会发。男人打光棍,女人不好嫁。”
一个“穷”字,就是那时烧沟村最本质的写照。土地包产到户后,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短短几年,温饱问题解决了,但大多数村民手头还很紧,没有致富门路。1982年,村里5名党员找到当时闻名乡里的种苹果能手郭中奎,让他出头领大伙儿致富。
老郭说,那年,他培育的苹果单株产量达到300公斤,被市里命名为“苹果状元”,和他一起承包果园的村民都发了财。一听说让他去管村里的事,他心里非常矛盾,家里人也不愿意让他回村。
一番考虑后,郭中奎下了决心:十一届三中全会送来了好政策,可村里还这样穷,不干,对不起全村几百口父老乡亲啊!当年10月,他回村当上了党支部书记。
农民如何致富?时任郊区领导的李世田说,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各地都在探索,乡镇企业应运而生且发展迅猛。当时的郊区包围着城市,我们就利用这个优势,上马乡镇企业,给国有大厂搞配件加工,发展城郊型经济,烧沟村走的就是这条路。
郭中奎上任后,认准了发展乡镇企业的路子。当时,烧沟村与位于道北路的洛阳皮鞋厂为邻,村里几十名男女青年常年在皮鞋厂当临时工,一般的皮鞋加工活儿都能拿得起。何不依托洛阳皮鞋厂,为对方加工皮鞋配件来让村里人挣钱?
办企业需建厂房,可村里穷得叮当响,哪来的钱呢?郭中奎咬咬牙,卖掉了村里的一沟树,买来砖瓦,盖起了厂房,又从乡里借来2万元资金,1983年7月,烧沟村的第一个企业——环球皮鞋厂正式投产了。
一名第一批进厂工作的村民回忆说,投产那天,村里人敲锣打鼓,跟过年一样热闹,50多名农民进厂当了工人,每月工资几十元,大伙儿可兴奋了。
当年环球皮鞋厂就创产值14万元,赢利8000元。
借梯上楼 小村成为“亿元村”
从生产皮鞋配件到生产皮鞋,掘到第一桶金后,郭中奎胆子更大了。
“从大思路来想大事情,以大动作来搞大经济。”这句话是当时郭中奎做村里干群思想工作的口头禅。
资金是办乡镇企业的第一拦路虎,集社会闲散资金建厂、借梯上楼是烧沟人的一大创举。 1985年开始,烧沟村通过内部集资、社会筹资、银行贷款等办法,相继建起了钢木家具厂、油漆厂、石墨厂、肉联厂,紧接着,纺织厂、针织厂、漂染厂、内衣服装厂、多色印花厂纷纷上马。
20多年过去了,在烧沟村村委会的墙上,当年集资建厂纪念碑的碑文仍历历在目:“郭中奎8500元,郭建立7500元,张卓英6000元,郭金奎6000元······”谈起这段创业史,市乡镇企业局一位原负责人颇为感慨地说,如果没有郭中奎这个带头人的冒险精神,如果还是按过去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老套路走,烧沟村根本走不到今天的局面。
1992年,我市第一家村级经济实体——洛阳市环球实业总公司宣告成立,郭中奎出任总经理。
这一年全村实现总产值超亿元,成为洛阳市第一个“亿元村”,原郊区区委、区政府在烧沟村竖起了“亿元村”纪念碑。也是在这一年,郭中奎请来规划人员,建起了一排排砖混结构的二层庭院式楼房,让100多户村民搬出了潮湿阴暗的窑洞。
近日,当我们来到烧沟村头这座纪念碑跟前时,碑文的一字一句仍清晰可见。烧沟村党委副书记王雪英颇为激动地说,没有改革开放,没有郭中奎这样的好带头人,哪有烧沟村的今天?
牵手“公牛” “环球”名噪一时
让“环球”真正轰动洛阳的,是1993年美国“公牛”独钟洛阳“环球”这件事儿。
1993年9月,世界著名球星迈克·乔丹效力多年的公牛队决定订做运动衫,要求在纯棉面料上用静电植绒技术印制标志图案。美国代理商先后考察了香港、深圳和上海等地,均因各种问题而无法订货。9月22日,美商一行5人抵洛,对环球针织工业公司进行综合考察后,决定将这批合同额为310万元人民币的合同“落单”。
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儿。当时环球针织厂、印染厂虽然规模不大,但已有产品走出了国门,厂里印制的文化衫、T恤衫已通过外贸渠道销往意大利、日本、利比亚等国。当时,公牛队运动衫上的公牛图案是绣上去的,代理商在上海看到环球针织厂生产的文化衫,图案采取的是植绒技术,很感兴趣,多方打听,通过深圳市外贸部门才找到了洛阳的环球针织厂。
当时,美商一行到洛后,考察了环球针织厂,问郭中奎能不能生产出符合他们要求的产品。
郭中奎看了美商带来的图纸,语气肯定地说:“能!”美商就回到旅馆等待。2天后,他们看到了环球公司的样品,连声说“OK”!
1993年10月18日,《洛阳日报》头版以《美国“公牛”独钟洛阳“环球”》为题,将这一消息传遍了河洛大地, 此事还被《河南日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一时间成了市民街谈巷议的热点:“环球”给洛阳争了气,了不起!
采访报道此事的《洛阳日报》记者陈韧也说,刚听说这一消息时,也是半信半疑:乡镇企业的产品能征服国际市场,而且是给大名鼎鼎的“公牛”供货?采访后才知道千真万确。
两个月后,这批“公牛”专用运动衫如期生产出来,外贸、海关部门检验后发往美国。据市外贸部门反馈的信息,代理商和“公牛”队对这批运动衫相当满意。
回忆起这段难忘的往事,郭中奎笑着说,当时厂里的文化衫、T恤衫出口价每件多在4.7元人民币左右,与美国代理商谈判时,因工艺相对复杂一些,自己把价格提到了8元人民币。事隔多年,有人告诉他,你们吃大亏了,美商按美元结账,深圳外贸部门挣了一大笔!可俺不后悔,牵手美国“公牛”,让“环球”名声更响了,带来的广告效应是无价的。
近日,在环球针织厂生产车间,几十名女工正加工出口产品天鹅绒裤子。聊起给公牛队做运动衫一事,女工张雪花的脸上写满了自豪:那时,厂里出口的活可多了,做公牛队那批活时,10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干了好长时间。
与时俱进 他是一棵常青树
作为一名村官,郭中奎从1993年被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至今已连续当选4届;作为一位乡镇企业掌门人,他担任着全国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成为首届香港“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成就奖获得者;他所领导的烧沟村从远近有名的“穷村”,成为河南省明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1996年,环球公司二次创业时,时任河南省省委书记的李长春挥笔题词“创办高科技企业,实现二次创业”;2008年1月7日,烧沟村村西水泥大道竣工,省委书记徐光春等省市领导专程前来剪彩。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环球实业总公司累计产值达7.95亿元,销售收入7.76亿元,利税4500万元,出口创汇1350万元;去年,烧沟村人均收入6730元。
当年和烧沟村同时被授予“亿元村”的近郊几个村,如今有的风光不再,有些昔日的领头雁也已折翅。郭中奎为何能够成为常青树?一位对烧沟村和郭中奎20多年来风风雨雨的经历比较熟悉的原市领导是这样认为的:集体经济时代,带领群众兴办企业共同富裕;企业改制后,牢记“共建共享”,反哺农业,兴村富民——郭中奎就是咱洛阳的史来贺,是一面不倒的旗帜。
回顾过去,郭中奎说,烧沟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而企业发展的最大体会是要果断地跟着市场走,跟着社会发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