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本报以《8年前的捐款咋又回来了》为题,报道蒋海娟归还好心人8年前资助她1000元钱的故事。走近蒋海娟,我们知道了她更多的故事。
8年前的夏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蒋海娟哭了,家住洛宁县河底乡的她,家里弟弟妹妹尚小,母亲已早早亡故。这些年来,为了供她和弟弟妹妹上学,父亲已经竭尽了全力。当时,上大学的费用他们家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了。看着盼望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蒋海娟痛哭一场之后,决定和父亲一块儿撑起这个家,不让弟弟妹妹以后再走她的老路。
然而就在这时,众多的好心人走到了她的身边。首先是村里的人,他们说:“咱们村多少年才出一个大学生,一定不能让孩子因为缺钱上不了学。”这一家送来了20元,那一家送来了30元,不少钱都是些残破的、一毛两毛的零钞……学校的老师也不忍心这个优秀的学生就此断了求学之路,一直对蒋海娟非常照顾的魏老师也给她送来了500元。后来,蒋海娟的情况经本报报道后,更多的好心人走到了她的身边,马家茜、中泰集团……
蒋海娟上大学的费用顺利解决了。入学的时候,蒋海娟特意带上了一个小本子,那上面工工整整地记录着所有资助过她的好心人。当时她就在心里想:今生无论如何都要牢牢记住这些人。
大学期间,成绩优异的蒋海娟利用课余时间当起了“小老师”。身兼多份家教的她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问题,还将剩余的钱寄给了家里,承担弟弟妹妹的部分学费。2004年大学一毕业,蒋海娟被新乡延津一中聘用,成为了一名高中教师。
由于自己受过很多人的帮助,蒋海娟对班上那些家境贫困的孩子有着很深的感情,总想帮帮那些孩子。但因自己条件所限,蒋海娟不可能给这些贫困的孩子多少经济上的资助,但她一直在尽自己所能给予关爱:哪个孩子多天不换衣服了,蒋海娟就给他送件旧衣服让他替换;哪个孩子没有饭票了,蒋海娟就带他到宿舍吃顿饱饭;哪个孩子订不起物理报了,蒋海娟就悄悄地掏钱帮他订上……虽然都是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孩子们却对他们的蒋老师充满了感激。
后来,蒋海娟和同在延津一中的陈晓明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前他们约定,无论如何要把当初那些好心人资助的钱归还他们,在还款以前,他们不买房、不旅游,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
就这样,今年暑假一放假,蒋海娟夫妇回到了洛阳,来完成他们多年的心愿,于是就发生了18日本报报道的一幕。
目前,蒋海娟夫妇正在家乡挨家挨户地拜访当初施恩于她的人们。昨日,她在电话中说:“乐善好施和知恩图报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我很难直接报答这些好心人,所以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些钱还给这些好心人……”
(见习记者 焦琳 记者 杨海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