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王台村观音寺内一角。 | |
今日地名:圣王台村
地方状况:圣王台村位于汝阳县城东南15公里处,隶属小店镇,该村南依凤凰山,北临汝河,村内有仰韶文化遗址。现有6个村民组,1500多口人,以农业种植为主。
村名由来:商汤当年替民求雨,所登高台遗留下来成一村落,故名圣王台村。
为民祈雨上高台
圣王台的来历,跟商汤有关。
夏朝君王桀暴虐无道,民怨沸腾,他属下部落商的首领汤便想灭掉夏朝,取而代之。
汤知道,要想得到天下,必须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而要想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就得顺民意得民心。因此,他非常关注百姓的疾苦,动不动都到民间巡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话说某年夏季的一天,汤巡视来到汝河沿岸,这里已经大旱多日,天不下雨,庄稼不长,百姓心急如焚,别无他法,只有祭祀求天。大家光着脊梁,头顶香炉,冒着烈日跪在旷野之中,不少人被暴晒至死,老天却无动由衷。
见此情景,汤五内如焚,决定跟百姓一起求雨。他跪在百姓中间,但许久仍不见半滴雨下。是自己的诚心还没有打动上天?汤要用更虔诚的办法。他看看四周地形,附近有一个高台,他让手下人在高台周围堆起干柴。他在台上祷告:“老天爷,发发慈悲赶紧下雨吧,如果是我领导不力得罪了您老人家,就请治我的罪吧,不要跟老百姓为难。”他又告诉手下人,如果午时三刻上天仍不降雨,你们就点燃柴堆,把我烧死,为百姓换来一场雨。
午时三刻眨眼已到,说也奇怪,这时候,突然刮起一阵大风,紧接着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汝何沿岸的百姓得救了,汤的舍身为民也传遍了天下。传说他祈雨的高台,就是今天的圣王台村。他的部队驻扎的地方,就是圣王台北边的王屯村(后改为黄屯)。
从此以后,圣王台便成了人们居住的风水宝地。我们登上这座东西长大约1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高将近20米的土台,眼前所见,除了村民的房屋,就是休闲纳凉的男女,或长或短的街道,商汤当年舍命求天的壮举,只能在脑海里遥想了。陪同采访的小店镇二中连俊伟老师说,以前的村民都在圣王台上住,后来因为交通不便,有不少人陆续搬了下来,现在全村有1500余口人,台上台下各住一半。
荡涤人心的观音寺
圣王台留下了千古佳话,一代贤王商汤的名字在汝河岸边代代流传。但在许多人看来,圣王台村本身,远不如位于村内的观音寺有名。
关于观音寺的简介,该寺内一通立于清光绪年间的石碑就有记载。碑载:“寺临圣王几千秋,云自高飞泉自流,一道汝水环玉带,半轮明月横银钩。岘山之麓,汝水之滨,有古刹焉,千峰秀峙,万壑交流,软翠晴岚,仙屏环抱,拖篮漾碧,众涓潆回,游宝地者仰梵之崔嵬,对珠林者瞻琳宫之璀璨。”
关于观音寺的来历,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传说张天师的九女儿厌倦了天上的神仙生活,羡慕人间的热闹与繁华,便偷偷离开天庭,来到凡间,她随身带着的,还有从天上偷来的银杏仙果。
九仙女遍游神州,最后看中了汝河南畔的凤凰山,她劈山开壤,种下银杏果,又精心培育490年,一雄一雌银杏树终于在人间开花结果。
女儿私自下凡,天上众仙嘲笑,张天师一怒之下,遣来天兵天将,将九仙女压在凤凰山下,罚其永世不得接触凡人。
跟许多神话传说一样,危急时刻,南海观世音出面了,她老人家同情九仙女遭遇,可又不能驳了张天师的面子,于是很折中地大发慈悲,点化九仙女成了一旺清泉,从凤凰山下汩汩流出,润泽四方。
嫦娥在月宫闲来无事,忽然看见下界凤凰山下树木苍翠,紫气蓊郁,山中百鸟朝凤,声闻于天。觉得这地方,是个风水宝地,嫦娥心血来潮,从身边菩提树上摘下一粒树籽,掷于泉旁,菩提籽得九仙女之甘露,茁壮成长成参天大树,引得和尚道士云集,皆来此地求真悟道,观音寺因此名闻四方。
神话只能博得一笑。据寺中留存的石碑记载,观音寺到宋朝庆历年间已经初具规模,后来逐渐荒废。到明朝正统年间,有个叫铁船的游方和尚来到观音寺,爱此地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又有汤王求雨旧迹,遂立志修寺复庙。他动员四方百姓,覆土砌石,观音寺终于面目一新,后经历代寺僧化缘布施,能工巧匠妙手雕琢,寺庙渐成规模,香火旺盛,盛极一时。
观音寺座南朝北,关于此,依方家看来,它就是依地势而建,其所处地南高北低,北面正对开阔地带,门开在此,给人豁然开朗之感,有气势。而且进寺从北到南,步步升高,这也合中国人的传统。若开在南面,山门紧抵比寺高出许多的圣王台,出门即见阻拦,局促狭隘,且从进门到后殿一步一降,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相悖。
观音寺内,从南往北层层递高,依次为“天王殿”、“关圣殿”、“大雄宝殿”、“汤王宫”。除了宫殿,两侧还有钟楼、厢房、阁楼、碑亭、仙洞等,兼有花草树木,清泉,整个寺院给人错落有致、曲径通幽之感。
汤王宫前洗心井
在寺内最后一殿,也就是汤王宫的左前方,有一个六边形的古井,曰“洗心井”,井内清水,据说从古到今,无论旱涝,从来是不升不降,始终如一。
抛开洗心井的特异,我们来看寺内石碑上前人对其的诗解,“身外红尘十丈深,人生一涉便相侵,须知井渫不穷养,洗我清清白白心”。说得多好,其实水不能洗心,能洗心的是人的修养和意识,洗心井给人的,是一种禅意的劝导。
汤王殿的右前方,与洗心井位置相对称的地方,据说原来也有一口井,连俊伟老师告诉我们,听老辈人说,不知道哪个朝代,有一天,这口井里突然生出一棵灵芝,又大又艳,一个和尚起了贪心,下井要摘灵芝,不料一脚踩空,跌到井里淹死了。事情发生后,庙里的大和尚让人填上此井,并以此为戒,教育其他僧众了却尘心,去掉贪念,诚心向佛。
汤王宫前,升圣桥下,东边有一老母洞,洞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莫向他山借石”,下联是“还来此地做人”,横批“何须面壁”。细品联意,此间蕴含的种种禅机寓意,让人悚然心惊,默然自悟。
老母洞前有一小泉,泉名“涤滤”,关于涤滤泉,寺内石碑也有诗解,“澄鲜澈底本源清,涤尽尘嚣一世情。凡念来时应可化,禅心到处信堪盟”。
汤王宫正北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大门两边的青石柱上,也有一联,上联曰“照世真灯亘古而亘今”,下联曰“窥天正眼分青以分白”。
连俊伟老师说,历史上的观音寺,分主体和两翼三部分,主体西边是竹园和树林,东边是和尚的作坊和菜园,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到现在两翼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主体,局促地处在紫陌红尘的扰嚷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