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套热播的纪实电视剧《震撼世界的七日》已于22日播完。这部在余震连连的现场拍摄的真情之作,“哭”倒了很多观众,也惹来一片热议……
班底强
动用了16位编剧、2位总导演、5位导演、100多位工作人员。
速度快
从开拍到杀青用时15天;后期制作只用了10天。
明星多
44位知名演员参加拍摄,号称是中国电视剧中明星最多的一部剧。
露脸少
平均每位参演的明星“露脸”15分钟,创下明星戏份“吝啬”之最。
片酬零
该剧的片酬创了中国影视作品中最低记录,据悉所有演员都是“零报酬”。
审片快
央视派出了一个庞大团队审片,只花了2天时间就完成第一道审片程序。
片方初衷
希望唤起人的斗志
制作方和演员有很美好的愿望。在该剧中出演“市委书记”一角的于荣光告诉记者:“《震撼世界的七日》拍摄很仓促,当时拍摄条件挺艰苦的,气候不好,一天只能睡两个小时,几个摄制组同时开机,‘抢’一个演员。当时我们在一个工厂拍摄,旁边的一座山地震期间移动了1公里,余震一直不断,确实挺危险的。听到的都是谁家的人怎么出不来的事情,心情很沉重。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片子表达我们对震区人民的态度,其实这个戏就是要唤起人的斗志。至于观众有‘伤口撒盐’的感觉,我想这是他们被震撼了,而且各人的理解会不一样。”
该剧总编剧徐萌也表示,整个剧的基调不是悲伤,而是带给人希望。总导演赵浚凯则坦言,这部剧绝不是往伤口上撒盐,不是为了再现惨烈的地震场面,而是要借助这部作品,为灾区人民带去心灵慰藉。
央视电视剧频道负责宣传事务的张忠告诉记者:“这部片子的拍摄和播出都是有统一安排的,台里也是根据各个时期的宣传重点安排的。”记者还采访了央视影视部主任汪国辉,他表示:“这部剧的收视情况还没有结果,对于这部剧的反应还在讨论中。”
观众反响
不愿再陷入悲痛的情绪
对于一部15天就拍摄完成的14集电视剧,硬伤、剧情生涩、制作粗糙等问题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演员的化装、废墟内景存在的瑕疵等问题,该剧的导演赵浚凯说:对于一部仅用了15天就拍完的电视剧,难免有遗憾。
观众:时机是否太早
但剧组的良好初衷,似乎并没有完全传递到所有观众那里。除了众多网友表示看时泪流满面、心痛等直接感受外,还有网友提出异议:“《震撼世界的七日》反映了汶川大地震之悲惨以及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灾的精神和勇气,但无论其出发点如何,这样的电视剧现在播放时机并不合适。”一位网友发表了很激动的留言:“虽然佩服剧组人员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拍摄,但地震的悲惨场面还恍如昨天,现在又将当时的场景再现,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情。对灾区人民的感情也会有伤害。”
百度“绵竹吧”的网友说:“该剧又让我回到了‘5·12’那天,心里的痛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们已经亲身感受了灾后的感动,真的不愿意再去接受这演绎出来的感动!
“我们不需要在这个时候来回归痛苦,因为我们还有很多人并没有从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痛苦中走出来。同时,我们也收拾起眼泪,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决定重新建设被地震摧毁的家乡。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眼泪,而是微笑、自信、力量、勇气,是重建家乡的行动。”
也有网友感慨:“这部片子是费力不讨好,替他们(演职人员)感到冤。”
记者:与现实有出入
一位从震区回来的记者这样说:“电视剧塑造了许多英雄形象,但我觉得跟真实的官兵相比,电视剧里的演出真实感不够,符号感较重,人物很抽象。我觉得人性化的东西,需要拍得很深入、感人,赢得观众共鸣,这是很精细的活儿。想要拍出那种感觉,必须深入了解,挖掘出真正动人的瞬间。重点不是重放地震的悲惨过程,而是传递一种声音。”这位记者还提建议说:“我觉得过几年,大家心情都平复一些,可以借鉴灾难片的拍摄思维,重点放在灾难时如何求生等技术性、理性的角度来制作精良的作品,比现在过分感性的重复更有意义。”
专家建议
震区民众慎重观看
经常看到记者采访一些有特殊经历的人时,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不厌其烦地让受害人回忆悲剧、还原现场,对此,心理咨询师认为一定要谨慎,因为此举很容易使受害人二次受到伤害。在观看《震撼世界的七日》的问题上,专家认为震区的民众要谨慎观看。
田景秀说:“个体差异导致承受力有差异,这样的电视剧对于思维模式积极的人,可能会吸取正气的方面;但对于承受能力差的,比如家里人都不在了,孤身一人的人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也许有人会说电视剧中有积极向上的主人公,但对于患有心理应急性创伤情绪情感障碍的人来说,刺激的东西或者说负面的东西,反而比较容易引起他的关注,英雄气概等积极的引导是无法第一时间被他感受到的。娱乐、童话、美丽的自然风光应该更有利于他们。” (华商)
图片为《震撼世界的七日》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