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泽 |
| 周晓琼 |
|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唯一的移动通信合作伙伴,中国移动向社会郑重承诺“提供奥运历史上技术最先进、业务最丰富、服务最周到的移动通信服务”,为奥运保驾护航。
古都洛阳虽非奥运举办地,但在服务奥运方面洛阳移动人从来就没有缺席。谈到服务奥运赛场的事迹,不能不说洛阳移动的两名“铁姑娘”杨泽、周晓琼。
杨泽:奥组委通信处项目经理,洛阳的“铁姑娘”
2006年,24岁的洛阳姑娘杨泽被第一批选拔到北京奥运志愿者队伍中,之前她在中国移动洛阳分公司从事网络维护专业。
憧憬奥运,满怀激情。出色的网络专业知识和流利的英语交流能力,使她又幸运地从志愿者队伍中被第一批选拔到奥组委通信处从事通信经理岗位工作。目前杨泽具体负责包括体育场、体育馆、英东游泳馆等奥体中心场馆群的通信支持,以及为新华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盖帝图片社承载图片传送工作的VLAN网络项目实施。
“以最大的热情、最大耐心”服务奥运
“来支援奥运之前觉得非常神圣,但是工作堆到桌子上的时候,非常具体琐碎,这个时候,你要保持最大的热情、最大耐心。”进入奥组委后,经过培训杨泽被分派到奥体场馆从事VLAN网络建设,为了支撑测试赛,北京31个场馆她基本跑了个遍。
杨泽介绍道:“工作中,既要和北京网通协调网络提供问题,又要和场馆协调通道问题,还要和几大通讯社协调对接等问题。”杨泽告诉记者,从专业角度干这些工作难度并不大,但和不同语种、不同单位、代表不同需求群体的沟通是需要付出很大精力的。
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耐心。一次在手球的比赛现场,国际手球联盟的一位官员,最初因为网站的问题“暴跳如雷”。当杨泽诚恳地用英语问对方:“帮我把这个问题列出来,我现场为您解决。”开始对方认为杨泽是普通的志愿者,不屑理睬。最后,他被杨泽诚恳的态度、耐心的服务所打动,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杨泽笑着说:“后来,那位官员将自己的奥运纪念胸章给我,以示谢意。按规定,作为服务工作者,是不能接受任何赠品的,但看到这位官员的盛情,我还是把我胸前佩戴的移动奥运logo纪念章和他作了互换。”
从京单骑回洛阳 为奥运加油
在河南援奥团队中,最传奇的人物要算洛阳姑娘杨泽了。
2007年底,春节就在眼前,在外漂泊的人都在想办法在风雪之中找一种方式赶紧回家和家人团圆,而此时的杨泽却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切看似疯狂的事情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当初不知道怎么想的,我就想自己骑自行车回家!”为了这次骑自行车回家,杨泽在北京练习了两周,2007年农历腊月二十,她骑着自行车上路了!
从北京到洛阳,861公里,一般人坐车都会觉得是一个漫长的路途。杨泽却要用骑自行车来完成。在寒冷的冬季,杨泽冒着风雪,每天骑行100多公里,终于在除夕前一天回到了家中。
“那时我感觉,什么是真正的挑战自我,只有深刻理解奥林匹克精神才会有这种‘疯狂’的想法。”
有了这种“拼”的精神,你会发现这位洛阳姑娘有着更惊人的毅力。
周晓琼:即使是配角,也要很棒
2006年,80后的周晓琼同杨泽一起第一批选拔到北京奥运志愿者队伍中,24岁的她准备赴京的时候,她问北京的老师:我用不用带被褥?老师回话说:不用,都准备好了。她觉得,在北京这个城市,有了最起码的安全。于是,之后的所有甘苦,都因此而得到基本的生活支撑。
来北京后,周晓琼被分进北京移动奥管部从事客户接待工作。8月1日后,她要面对的是各大跨国集团总裁以及全国7000多名奥运VIP客户的款待任务。在她的部门只有她一个人是援奥的,其他都是北京公司原有工作人员。“做事蛮认真”的晓琼,始终要努力做到“高于别人的预想”。
“北京公司是服务奥运,我们是服务北京公司;我们支撑北京公司,北京公司支撑奥运。”
来北京之前,晓琼是分析主管,有一个自己的小团队。来到这儿之后,负责的是其中一块儿。“像普通员工一样,日常工作比较多。”
说来北京,也就来了,就两天的事。也有人说,呆在原地“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何况到了那儿也是未知。这些现实的权衡,对于晓琼来说,“我觉得自己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即使失去一些,跟奥运这么大的事比起来,算不了什么。”
“奥运,我们中国盼了多少年。大家心里拧着一股劲,从河南来到北京,那么多人里,只出来这么37个人,我觉得只要能参与,怎么都好。”
“能来这儿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奥运,没来的人也羡慕。所以我们更要做好,我们代表他们。”但晓琼心里由衷佩服周围的同事,很多身边的人,新婚,或者刚有小孩,或者亲人卧病在床,甚至有的错过见亲人最后一面……她一直觉得“他们真的很伟大”。
我们为什么要来,我们为什么坚持下来。因为奥运是“整个中国的事”。当年她在北邮读书,就已经能够自立,她对北京、对赛事都不生疏。晓琼能服务奥运父母都很支持。
和其他援奥的人一样,杨泽和周晓琼很少有时间回家,但是生性乐观的晓琼抵制着强烈的思乡之情,平静地说:“现在过得挺好的,我是单身,无牵无挂,就应该来。对于没做过的事,我就想闯一闯。”
采访结束时,两位洛阳姑娘听说奥运火炬就要在洛阳传递,便掩不住内心的兴奋,很想回来看看却又不能。“奥运倒计时数字的每日更新,现在就在面前了,看得见摸得着,像冲刺。奥运会愈来愈近,我们代表洛阳,更不能松懈,要一直往前。”
(本报记者 王学武 特约通讯员 沈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