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英杰
“为什么有那么多外地人成为洛阳火炬手?为啥那么多普通工人、农民入选?为什么火炬手中的洛阳名人似乎不算多?”……尽管奥运火炬洛阳传递活动的大幕已经落下,但是这样的疑问依旧成为洛阳市民茶余饭后的话题,成为网络上议论的主题之一。
那么洛阳的火炬手究竟是如何产生的?针对这些问题,洛阳市火炬接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之一马政道昨日下午一一进行了解释。
为什么外地人成为洛阳火炬手?
在27日的奥运火炬洛阳传递过程中,多名河南其他地市的普通群众成为火炬手,这是为什么呢?
马政道解释说,208名火炬手中,除了洛阳选拔的112名火炬手外,北京奥组委、中国奥委会、河南省政府以及各个赞助商也选拔了各自的火炬手,总共是96名。这96名火炬手中,既有张海这样的大家,也有像范运杰、马亚军这样的体坛名将,但也确实有普通的市民群众。
各个赞助商选拔的火炬手,大多是通过网络报名的方式进行选拔,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郑州一名刚刚参加完中招的初中生,就有幸成为洛阳火炬手;其他很多各地的经销商等,也成为洛阳火炬手。
在96名火炬手中,尽管有人确实不是洛阳人,但是他们一样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么是对河南籍体坛名将的褒奖,弘扬了奥运精神;要么扩大了群众的参与性,体现了“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对于规模如此巨大的盛事而言,确实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持,这些热心体育事业的赞助商参与,只会让奥运盛事办得更好。
洛阳火炬手如何产生?
马政道说,洛阳的112名火炬手,大都是按照这样的程序产生:媒体广为刊登报名信息,鼓励每个洛阳人参与;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各个行业和系统进行组织推荐,将候选人名单上报洛阳火炬接力组委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洛阳火炬办);洛阳火炬办再将候选人名单上报省组委会;省组委会审核后,最终上报北京奥组委。
在选拔过程中,洛阳组委会的基本思路是:充分体现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积极鼓励基层的工人、农民以及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入选。因此,火炬手涵盖“工农商学兵”各个行业,其中不乏来自基层的清洁工、出租车司机,更有洛阳的英雄模范人物。
奥运圣火传递是中国人关注的大事,因此洛阳火炬手中,也有归国华侨和侨眷代表;市残联还推荐了几名残疾人代表,使得火炬手的代表性更加广泛。
此外,还有96名火炬手由北京奥组委、中国奥委会、河南省政府以及各个赞助商推荐产生,因此其中也不乏国际友人。例如,希腊的菲利普西斯先生就是德国大众公司邀请的火炬手。
补选抗震救灾英雄是众望所归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驻洛的部队以及我市的建设者和志愿者,纷纷来到四川前线,参加抗震救灾工作,为了表彰这些前线人员,省政府特意增补了几个名额。
因此,27日的火炬传递过程中,洛阳市民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他们要么是网络“名人”,要么是洛阳英模报告团的成员。确实如此,摄影家张晓理(网名“老牛”)、武警消防部队的黄艳辉以及“铁军”副参谋长王晓哲是临时被补选为火炬手的。
这几位英雄的入选既体现了省市各级政府的关怀,也充分体现了民情民意。因此,他们的临时入选可谓“众望所归”。
洛阳火炬手选拔过程“公正、公开、透明”
洛阳火炬手的产生过程可谓“公正、公开、透明”。
去年7月,洛阳火炬办在市属各大媒体刊发消息,鼓励洛阳群众参加火炬手的报名。此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并得到了众多洛阳人的响应。在报名阶段,近万人通过各种渠道报名参与火炬手资格的竞逐。
除了个人报名外,各个系统也进行了认真的组织推荐。在乡村中,各个乡镇先推荐火炬手候选人名单,然后上报各个县区,各县区再报至洛阳组委会;在各厂矿企业则是先把候选人名单报至市总工会,经筛选后,再报至洛阳组委会;洛阳的模范人物则由洛阳市文明办进行推荐;其他各个行业也依照相似的程序,按照科教文卫、工青妇等大类进行组织推荐和选拔。
整个选拔过程“公正、公开、透明”,充分体现了广泛参与、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在洛阳上报省组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名单中,没有一个人被取消资格,这也充分证明了洛阳选拔过程的严谨。
北京奥组委向全国23个传递城市推广“洛阳经验”
有人说,洛阳火炬手中的“名人”似乎不算多,对此马政道付之一笑。他说,且不论张海、李金豹、马亚军等算不算洛阳的“名人”,单就每一个从基层选拔的火炬手而言,他们都是所在行业的模范人物。
什么是名人?马政道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能在所在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一样是名人”。
洛阳选拔的火炬手,充分展示了洛阳人的精神风貌,也展现了各个行业的风采,还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尤其重要的是,洛阳选拔的火炬手,几乎都是来自基层的普通群众,这一点,得到了中国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
去年9月,北京奥组委在审定洛阳的火炬手选拔方案时,对洛阳方面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向全国其他23个火炬传递城市推广“洛阳经验”,让火炬手的选拔过程真正体现“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这是对洛阳组委会工作的最好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