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开幕在即,股市渐渐走出了前期大跌的阴霾,但又有陷入困局的忧虑。面对投资亏损的伤痛,我们需要的不是大跌后的忏悔,而是大跌后的反思。近日,华安基金公司就在洛阳举办了一场“大跌之后的反思”报告会。
当然,大跌之后的反思不仅仅包括普通投资者,还应该包括管理层、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咨询服务机构。就此,记者还采访了我市一些经济学者、证券分析人士及银行理财服务人士。
三个认识不足
为什么错了?可能发生什么?应该怎么做?这是华安基金反思的三个步骤。
为什么错了?在华安基金看来,主要是对宏观调控认识不足,对“大小非”冲击认识不足,对市场下跌的幅度认识不足。中国的高通胀问题并非去年判断的结构性通胀,而是一种输入型的全球性通胀;近期传言的紧缩货币政策能否放松则要观察CPI、GDP、出口增速等多项指标;而“大小非”解禁压力,实际上代表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博弈。
那么,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华安基金的观点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一个也没有少,政府的管理能力在增强,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在增强。从短期看,A股估值已经回落到合理甚至略有低估状态;从上市公司业绩分析,2008年、2009年增速持续回落的概率较大,2010年、2011年则可能进入新一轮上升期;从历史看,A股指数周期会提前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见底,但提前多长时间需要看环境的支持程度。
华安基金认为,资源、新能源及相关行业,电力设备,商业零售,电子信息技术,化工,公用事业等是通胀的短期受益者;而长期的机会还在于压力下的转型,很多行业龙头企业具备转型和抗压的能力,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能够创造性组合原有生产要素的企业将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市场参与者都应反思
A股是一个新兴市场,“短时间内腰斩”似乎有了托词,但这并不代表不应该反思。正如洛阳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席升阳教授所言,管理层对股市暴跌应该有更清晰的认识,而为了防止大起大落的出现,我们应该将政府主导的舆论层面、学者主导的舆论层面及社会投资者心理主导的层面有效结合起来,防止出现分化。从政府角度分析,救市不应该只针对股市的波动,而应该从市场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从学者角度分析,应该客观、公正地发表言论,而不应该成为一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从社会角度分析,应切记每个投资者都是独立的主体,都会因不同的文化、知识及心理形成不同的特征,投资时不能跟风操作。
作为一名证券分析师,黄翔的观点很明确,最应该反思的应该是市场制度的制定者。如果“三公”原则真正做到位,或许就不需要救市。A股市场暴涨暴跌正是制度设计缺陷的一种体现,市场中埋单的永远是二级市场投资者,而“大小非”、上市公司等永远赚钱。令人欣慰的是,证监会已经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近期频频推出一些改革措施。我们不应该对管理层失去信心,而应该“听其言,观其行”。
当然,作为饱受股市大跌打击的中小投资者,要反思的东西自然也不少。国际金融理财师、建行理财经理张晓宾认为首先应该反思的就是投资的基本规律,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而经济运行周期具有循环特征,股市会随着经济的景气而上涨,随衰退而下跌。如何做好投资而不是投机,如何做好科学合理的理财规划,也是投资者需要反思的。
暴跌之后,长期投资也成了投资者、基金公司、商业银行不可回避的话题。国际金融理财师、中行理财经理谢科的观点是,“长期投资并没有错,但不能僵硬地理解”。面对中国这样不成熟、波动大的市场,应该把握大的波段、大的趋势,该止损止损,该止盈止盈。基金公司、银行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这一点,基金公司一段时间以来的短期行为究竟该不该,银行对客户的风险控制理解得是不是有些简单了、应该如何区分、如何充分做好客户风险控制,都是反思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