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5版:改革开放30年 大型系列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始发,列车入沪进京抵穗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8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改革开放30年•30个洛阳标志性事件”备选⑥
洛阳始发,列车入沪进京抵穗
本报见习记者 杨柳 实习生 原瑞钰 通讯员 侯杰
  ①
  ②
  ③
  1986年4月1日,在洛阳的交通史上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始发洛阳站的旅客列车,第一次驶入了大上海,把洛阳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用铁路客运这种极为紧密的方式联系到了一起。后来,由洛进京、抵穗的旅客列车也陆续开通,为洛阳架起了一座座通向外界的桥梁,给洛阳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活力。

  花会火爆,铁路客运成瓶颈

  1983年4月,洛阳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牡丹花会,让世人领略了洛阳的美丽,也让洛阳看到了世界的精彩。洛阳牡丹以独特的神韵和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来洛旅游观光,花会期间共接待来自国内外游客250万人次。

  但是,与花会的火爆极不相称的是,那时洛阳的铁路交通并不发达。当时的洛阳铁路分局主要承担铁路货运任务,停靠洛阳车站的旅客列车少得可怜,更没有一趟始发车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花会期间,游客有“进洛阳难、出洛阳更难”的感觉,铁路交通的落后制约着洛阳的发展。

  当时,洛阳铁路分局多次向郑州铁路局提出申请,增加洛阳的旅客列车线路。

  1986年2月,在第3个牡丹花会到来前夕,洛阳铁路分局向郑州铁路局递交请示:洛阳市是座具有古老历史、悠久文化的旅游城市,也是一座以机械工业为重心的新兴城市。洛阳铁路分局1985年开通洛阳至常州的临时旅客列车,日均发送旅客500人次左右,超员30%以上,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极大地方便了洛阳及豫东地区与江浙沿海地区的交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洛阳对具有中长距离优势的铁路客运需求越来越大,恳请郑州铁路局同意开行洛阳——上海的旅客列车。

  在洛阳铁路分局及洛阳市的努力下,1986年4月1日,洛阳终于开通了入沪列车——洛阳到真如(现上海西站)的160/159次旅客列车,单程1128公里。始发洛阳站的火车,第一次驶入了大上海!1988年4月1日,这趟列车终点站改为上海站。

  1987年7月1日,洛阳又开通了到北京的231/232次旅客列车。从此,洛阳到北京也实现了直达。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举国欢庆。这一天,第一列由洛阳始发前往广州的旅客列车驶出洛阳站。

  这3趟旅客列车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洛阳和全国各地的沟通。

  生意人到上海进货,列车超员得厉害

  1986年的洛阳,发展还相对滞后,人流、物流的不畅是重要原因,而入沪列车的开通就像开启了一个时代——

  洛阳的街头,仿佛一下子多了不少讲着吴侬软语的南方商人,上海的“的确良”床罩、苏州的全毛花呢、杭州的丝绸渐渐出现在了洛阳各大商场,高跟鞋、喇叭裤等时髦装扮风靡一时,拿着地图挎着相机的观光客也越来越多……更多的洛阳人走出了洛阳看世界,世界各地的人来到洛阳谋发展。

  今年40岁出头的雷简华是郑州铁路局郑州客运段北京车队2队的队长,当年她曾在洛阳至上海的列车上担任乘务员。据她回忆,到上海的火车刚开通那几年,总是超员得厉害,大部分乘客都是去上海进货。那时就数上海的服装和南方的小商品最为走俏,每次返程,行李架上都堆满了大包小包的货物。

  在洛阳做了20多年编织袋生意的王淑花当年经常乘坐这趟列车,一趟趟地往返于洛阳与上海之间。从1985年开始,王淑花就经常到上海进货,“上海产的编织袋结实,花色多,价格还便宜”。可在1986年之前去上海还很麻烦,那时只有一趟过路列车半夜经过洛阳,她揣着钱不敢走夜路,总是天还没黑就赶到洛阳站,在候车室呆到半夜,挤上车后,还要站上十几个钟头才能到上海,“到上海进一趟货,要掉1公斤肉。”洛阳到上海的列车开通后,晚上8时发车,第二天中午就到了,“始发车还有座位,一路舒舒服服坐到上海,可得劲了!”

  时髦神气的列车乘务员

  上世纪80年代洛阳谁最时髦?不是“搞文艺”的,也不是个体户,而是列车乘务员!

  “那时候,我当列车乘务员,3天就能去一次上海,亲戚朋友别提多羡慕了。不少朋友列出长长的单子,托我捎东西回来。”40多岁的张淑娜如今已是郑州铁路局郑州客运段广州车队队长,20年前,她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洛阳到上海的列车上担任乘务员。

  张淑娜说:“我们几个姑娘第一次到上海,那感觉简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没见过那么多的高楼大厦,没见过那么多的美味小吃,更没见过那么多新潮的服装和鞋子……”这群风华正茂的姑娘们大开眼界。

  新潮的蝙蝠衫、漂亮的羊皮鞋、摩登的健美裤、帅气的长风衣……除了这些,张淑娜和她的伙伴们还带回来了上海流行的“大波浪”、“丝网袜”、“蛤蟆镜”……引领了洛阳的时尚潮流。

  “那时有一部电影叫《霹雳舞》很火爆,主人公穿的蝙蝠衫当时洛阳还没有卖,可在上海已经流行了。我们从上海买回来蝙蝠衫、健美裤,再烫一个‘爆炸头’,走在洛阳街头,那回头率可是100%!”张淑娜还记得,她从上海捎回来了洛阳第一辆金狮牌变速自行车,骑到街上别提多神气了,经常有人拦住她,要“研究”一下她的高级自行车。

  时髦的乘务员只是引领了当时洛阳的时尚潮流,列车带来的人流、物流则实实在在地促进了洛阳的发展与繁荣。

  进京列车,按照“空姐标准”选乘务员

  1987年7月1日,洛阳进京火车开通,洛阳市民欢欣鼓舞,洛阳铁路分局更是格外重视。现任郑州铁路局郑州客运段副段长的姚海龙,在北京车队刚成立时担任支部书记。据他回忆,当时要求进京列车乘务员必须“工作能力强,形象气质佳”,按照“空姐标准”精挑细选的,要求乘务员到北京不能给咱洛阳丢脸,一定要把洛阳人最好的形象带到北京。最后,洛阳铁路分局客运段有100多名乘务员脱颖而出,迈着自信而优雅的步伐走上了工作岗位。

  21年前,刘小芳是进京列车的“美女乘务员”之一。谈及当时情况,她掩盖不住兴奋:“这趟列车对乘务员的要求非常高,不但工作能力要强,在身高、外貌上都有较高的要求。每当想起自己曾代表洛阳乘上第一列进京火车,仍然觉得是这辈子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火车司机:开上电力机车真舒心

  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有着26年驾龄的火车司机白金钟见证了机车的变迁。

  1982年,22岁的白金钟来到洛阳机务段。第一次到单位,他感觉自己走错了:“不像是铁路部门,倒像是煤场。”开蒸汽机车,从洛阳到郑州就要烧掉五六吨煤,靠的就是一锹一锹地铲,司机们常常被汗水和煤灰裹成了黑人,只有牙是白的。有首顺口溜说得形象:“远看是捡破烂的,近看是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机务段的!”

  1986年,洛阳铁路分局购进了85台当时全国最先进的6K型电力机车。洛阳开通进京列车后,白金钟终于告别了蒸汽机车,开上了电力机车。驾驶室干净舒适,车速也能达到每小时100公里以上。老白说,那感觉就跟过年似的,一个班下来,没开过瘾,都不舍得下车。

  是啊,黑亮的车身,鲜红的车轮,熊熊的炉火,滚滚的白汽……这样的火车头成了人们永远的记忆;然而,时代的列车在“改革开放”这个火车头的牵引下,正开足马力向未来奔驰!

  

  相关链接

  改革开放30年,洛阳的铁路交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从洛阳火车站始发终到的旅客列车达到11对,洛阳和北京、上海、广州、福州、郑州等各大城市直接来往;途经洛阳的旅客列车更是达到了113列,洛阳的铁路交通可谓四通八达。洛阳火车站的年发送旅客人数也以较大幅度逐年递增,1985年发送旅客330万人次左右,2007年达到520万人次,2008年预计发送610万人次以上,目前最高日发送量达3万多人次。

  目前,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洛阳南站项目正在全面建设之中,计划2009年9月建成后,将成为全线最大的中间站。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并与京沪、京广客运专线连网后,洛阳的客运条件将更为便利。

  核心提示

  从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来看,交通因素是城市发展第一助推力,铁路的发展就带动了一大批城市的兴起。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迈向新时代的大门,30年来,洛阳陆续开通了入沪、进京、抵穗的旅客列车,填补了洛阳和发达城市之间没有直达旅客列车的空白,将处在中原腹地的洛阳与中国最发达的大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洛阳打开了一扇扇敞亮的窗户,促进了洛阳的思想解放和经济发展。

  图① 1986年12月31日,洛阳机务段电气化机车通车典礼,至此,洛阳开通了第一辆电气机车。

  周武欣 翻拍

  图② 1984年10月,洛阳机务段2255机车组全体成员和蒸汽机车合影。

  周武欣 翻拍

  图③ 今年花会期间,洛阳至上海1660次列车第三乘务组列车长向旅客介绍牡丹花会的盛况。

  贾学凤 摄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