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宝阿育王塔”。 |
|
随铁函出土的“金凤凰”。 |
|
随铁函出土的三颗水晶球。 |
|
丝织物下的鎏金塔塔心部分。 | |
8月6日,神秘的大报恩寺遗址地宫铁函,终于在上午9点30分于南京市博物馆地库开启。之前史学泰斗猜测的铁函内可能有丝绸包裹的“七宝塔”,得到了证实,里面真的有一座“鎏金七宝塔”。
整个发掘过程,悬念不断。考古发掘中,邀请了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历史学泰斗蒋赞初、陕西省考古专家韩伟、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夏维中、南京地方志研究专家马伯伦、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等专家学者对三个发掘阶段进行了解答。但“七宝塔”里究竟藏了什么宝物,尚无结果。
第一阶段 9:30至10:30
怕伤宝物动作轻
由于封闭的铁函外面浇了一层铁水,考古队员决定将铁函的“盖子”撬开。9点39分,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撬开了顶板,但顶板揭开后却让大家大感意外,里面竟然还有一层锈迹斑斑的金属板。这层铁板大概有3厘米厚,这让专家不敢轻易下手,这层铁板已被腐蚀,边缘部分露出很多小洞。工作人员担心一旦动静过大,铁板就破碎,会伤及下面的宝物。
为谨慎起见,工作人员对第二层盖板照相、绘图、取样。考古人员拿着薄竹片,把盖板上的土样和金属残片取下,以留备以后化验研究。把淤泥清理完以后,专家对这个铁板进行检测,再商量打开方案。结果,这独特的两层盖板就让专家忙了一个上午。
第二阶段 12:30至13:30
抽水露出丝状物
第二层盖板开启时,华国荣亲自上阵了。他介绍说:“第二块盖板与铁函周边连接较松,在保证不下滑的前提下,完成开启较为顺利。铁函里积水很多,将用一个特制的漏斗放进水里,再用吸管慢慢地平稳抽水。从浮在水面的部分物体看,像是包裹丰满的丝状物。”
在铁函中积水被抽到10厘米时,丝织物包裹的文物浮出水面,华国荣兴奋地说,是一塔状物体,可能是期待的“七宝阿育王塔”。说完,他宣布考古程序暂停,把铁函密封了起来。接着考古人员用备好的氮气置换出函内的氧气,以保证与地下一致的空间状态。华国荣表示,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慎重考虑,考古程序不会在一天里就能完成。
第三阶段 16:00至17:00
掀开之后宝塔现
下午4点进入第三个发掘阶段,此时,铁函已处于无水状态,丝织物包裹的塔形已完全呈现出来。华国荣轻轻提起铁函里丝织物的一角,能清楚看见包裹中一个塔状物的塔心部分,看上去还很新,在灯光下发出蓝光。“很显然,这是一座鎏金七宝塔。”
除此次发掘出的鎏金塔用丝绸包着以外,下面有一个四方形的东西,也是用丝绸包着;而在其下面还有一个四方体的东西,像是塔座,没有用丝绸包裹。
根据史书记载,大报恩寺塔地宫之内可能藏有玄奘的头骨舍利。此次发现的铁函约0.5米见方,高度约1.34米,下面连着一个20厘米厚的石板底座。铁函体积之庞大超藏有佛指舍利的法门寺铁函和藏有佛螺髻发的雷峰塔铁函。铁函四周的石碑上还发现了“感应舍利十颗”、“佛顶真骨”、“金棺银椁”、“七宝阿育王塔”的字样。
“七宝阿育王塔”露出真容
“七宝阿育王塔”的“七宝”是指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南京金陵大报恩寺地宫铁函中发现的鎏金宝塔7日已被证实为此前碑文记载的“七宝阿育王塔”。蒋赞初说,大报恩寺遗址上可能有4个地宫,一个是阿育王塔地宫,两个是梁武帝复建塔时的南朝长干寺地宫,再一个就是至今没找到的明成祖朱棣建的大报恩寺地宫。
鎏金塔下还可能有啥?
马伯伦先生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测:“上面的塔里就是大家最关心的佛舍利、佛顶真骨、佛发和佛指甲。”而塔下为什么还有一个四方形的物体呢?他认为,这个物体也许是这座微型宝塔的地宫,里面盛装了北宋复建长干寺时,所挖掘地宫里的圣物。
韩伟认为,从露出包裹丝织物的部分看,这是一座楼阁式的塔,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塔下也可能还是个函,可能是金函,但银函的可能性比较大。里面的宝物可能早到东晋时期,由于“微型塔”本身装不了太多的圣物,塔下的函才能放更多的宝物。他认为,“可能历代供奉的宝物都在这个函里。因为金陵长干寺是传承有序的。”
(综合新华社、《扬子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