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周云峰 实习生 刘晶/文 记者 高均海/图
紧跟奥运会的步伐,首部洛阳方言电影《王二牛之足球学校》昨日上午10时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首映。
昨日上午,记者随影片的主创人员来到拍摄地点洛宁县罗岭乡窑沟村,与当地村民一同观看了该片的央视首映(如图)。该片监制,本社社长、党委书记王建立及导演李宝琪、主演刘志刚等,透露了影片台前幕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为一部向北京奥运会献礼的影片,《王二牛之足球学校》塑造了一身“牛劲”并怀揣发财梦的王二牛这一鲜活人物形象,展现了一群足球小子的成长历程。有梦想就有希望,这一点正与奥林匹克精神相契合。
展现了农村风貌,体现了奥运精神
谈到拍摄此片的意义时,王建立说:“这部影片展现了农村风貌,体现了奥运精神。村民们质朴的表演,成功地展现出河南农村风貌;足球小子们不服输的精神,成功地传达了永不言弃的奥运理念。”
王建立认为,在电影脱掉了舆论工具的帽子,正式成为一种产业时,在商业片、娱乐片主导了电影市场时,主旋律影片还要不要搞,是电影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电影既然要多样化,要百花齐放,主旋律影片也应是一朵绚丽的奇葩,以其浓重的色彩来装点、丰富电影市场。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的新形势下,我国的未成年人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加上近年来农村劳动人口流动性增大,所以农村的未成年人教育相对而言难度更大,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创作优秀的广播影视节目,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绿色文化空间”,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广大影视工作者必须肩负的责任。《王二牛之足球学校》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塑造了一群积极向上、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催人奋进,值得肯定。
孩子们身上体现的奋斗精神和坚强信念,概括起来就是“敢拼才能赢”。靠着这种拼劲,他们克服了困难,经历了磨砺,最终取得了成功。影片主题对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原生态”是该片的最大卖点
李宝琪说,这部影片最具特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原生态”。王二牛觉得踢足球关键在于跑和踢,抓活鸡比踢足球难,逮兔子锻炼速度,影片与自然融合,充满了农村的原生态色彩。
与此前我市出产的两部影片《消失的小学》和《愤怒的钢琴》不同的是,本片全部采用河南方言,其中洛阳方言表现得最为突出。方言的运用为这部喜剧片增添了搞笑效果。
每个人物都有动物原型
《王二牛之足球学校》以主人公王二牛为主线,讲述了这个农民工想赚大钱,在家乡办足球学校,但是乡亲们都反对他,王二牛一边蒙骗他们,一边盘算着怎么把孩子们培养成球星卖出去发财。他们经过艰苦努力,最终取得了初步成功。
作为一部喜剧色彩的励志电影,影片大量起用了河南籍演员。
导演李宝琪透露了拍摄期间的一个细节,心理学家曾到摄制组解析每个人物的动物原型,刘志刚的动物原型就是牛。正是这种本色演出,使他拿捏得很到位。
“拍电影能促使俺村有新起色”
我们问一同观看该影片的当地小朋友叶志毅有什么感受时,他重复着两个字:“好看!”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但他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窑沟村村民陈师傅不善言谈,他在我们的采访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看了这部电影,我非常兴奋。我相信拍电影能促使俺村有新起色。”
不少观众认为,《王二牛之足球学校》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拼搏精神,对宣传洛阳有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