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方面欢送杨岳赴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
(资料照片) |
|
根据杨岳事迹改编的现代曲剧《远山的呼唤》 剧照。 记者 杜武
摄 |
|
杨岳(中)察看玉米长势。 记者 高山岳
摄 | |
核心提示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山里农民,凭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自己的精明、勤劳成了百万富翁,且致富之后不忘本,义无反顾地带领全村人共同奔小康。十几个风雨春秋,他带领村民治穷治愚,把一个人均纯收入不足180元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年产值6100万元、人均纯收入6300元、集体收入超百万元的小康村、文明村。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栾川县冷水镇冷水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岳。
脑筋活,不偷懒,山窝窝蹦出“杨百万”
上世纪50年代的冷水沟是栾川县有名的贫困村,“吃粮靠统销,穿衣靠救济,小伙打光棍,闺女嫁他乡”,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52年春天,杨岳就出生在该村一户农民家里。由于家里穷,杨岳10岁才上学,但因成绩优异,他13岁就跳到了五年级,又因交不起3块钱的学费而辍学。15岁那年,杨岳跟着父亲到甘肃修路,结果得了一场病,父子俩挣的血汗钱都花光了。
改革开放犹如一股春风,吹醒了中国大地,也吹醒了懵懂的青年。1979年,已经27岁的杨岳不满足整日在家种地,他先是置下一辆毛驴车,每天为过往县城的客商赶车送货,不久就挣了五六万元。爱动脑子的杨岳发现,突破国有垄断的运输行业非常有发展潜力。1981年,他买了一台小四轮拖拉机搞运输,由于他勤快、讲信用,不到5年,他就有了20多万元收入。
1986年,杨岳看到矿石买卖的利润十分可观,便回到冷水沟村做起了矿石生意。4年后,杨岳就赚到了许多人视为天文数字的100万元,成了有名的“杨百万”。
当村官,踏实干,一心为公民喜欢
1991年,冷水沟村欠外债高达17万元,年人均收入不足180元,许多群众吃油吃盐都困难。在全县213个行政村综合实力排队中,冷水沟村处于倒数第5位。这年冬季,新一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杨岳高票当选为村委主任。上任伊始,杨岳就拿出自己的钱解决了村里17万元的外债包袱。
冷水沟村人均耕地不到0.3亩,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玉米、土豆亩产低,种一年地,打下的粮食只够吃3个月,吃粮难问题首先摆在了杨岳面前。勤思善学的杨岳引进作物新品种,先自家试种,成功了再推广。就这样,他引进了玉米和脱毒马铃薯新品种,使玉米和土豆的亩产提高了几倍到十倍。“现在村民种一年地,收的粮食至少能吃3年,大家还用余粮换取大米、白面、食油等,‘吃粮难’成了历史。”杨岳自豪地告诉记者。
1992年,村民王科夫妇相继去世,留下两男一女。由于闺女王妞太小,有人提出把她送给外村人。杨岳对大家说:“王妞这么小,最需要关爱,就让她留在我家当闺女,有我杨岳吃的,就有这孩子吃的。”杨岳夫妇对王妞像亲闺女一样,供王妞读书到初中毕业。2002年,王妞出嫁,杨岳拿出2.5万元给她办嫁妆。王妞出嫁那日,迎亲的人们到来时,王妞突然跑向杨岳夫妇,扑通跪在地上:“爸啊,您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报答不尽……”
在处理琐碎的村民纠纷过程中,杨岳善于巧妙化解矛盾,凝聚民心。孙老太太的三个儿子都不愿赡养老人,杨岳组织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来讨论,让孙老太太的三个儿子也参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他们无地自容,然后对他们约法三章:“大儿子若不养老,村企业每月扣除他600元工资给老人;二儿子若不养老,全体村民到他卖肉的摊点买肉仅按半价掏钱;三儿子若不养老,我把我家的席梦思床抬到他家客厅,让老人去住。”三兄弟表示一定痛改前非,孝敬老人。
大家富,是真富,穷山沟走上小康路
“个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真富。”杨岳常说这句话。村民的温饱问题解决后,杨岳便着手勾画冷水沟村的发展蓝图。他领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广州、深圳等地参观学习,开了眼界,活了思路。他当选村委主任两年后,村里的集体经济慢慢发展起来。1995年7月,杨岳又成了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他把发展经济的重点放在筑巢引凤上,以外资带动强村富民。
这一年,西安一家实业总公司的总经理来了,人家本打算在另一个村投资开矿,杨岳听说后,赶忙开着自家的吉普车赶到那个村。他全程为总经理热情、周到地服务了两天,总经理问:“你是哪儿的?”杨岳憨笑着说是冷水沟的。总经理说:“到你们村看看。”看完了,总经理对杨岳说:“厂子就建在你们村吧!”
投资者初来乍到,食宿不便,杨岳就把自家的房子腾出来让客商住。客商要求杨岳3个月内把厂房全部建成,并把设备购置齐全,3个月如果投不了产,罚杨岳46万元。杨岳答应了!他每天都往施工一线跑,14个工程队日夜不停地施工。他以前没输过液,那100天内他输了3次液。100天后,厂房如期交工。杨岳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投资方,他们当即决定,投资额由600万元增加到1100万元,选矿厂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就是这个倾注了杨岳太多心血的选矿厂,如今成了冷水沟村民的金饭碗。
随着集体经济的日益壮大,大部分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令杨岳牵肠挂肚的还有因智残、体弱等而缺乏致富能力的20多家困难户。村支部除每年送给他们米、面、油等生活物品,安排他们的子女免费上学外,还号召村里致富党员户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上力所能及的项目,走共同富裕之路。“我引进新品种,首先解决吃饭问题;而后成立建筑队,给闲散劳动力找出路;紧接着办厂开矿,把大批富余劳动力集中到厂里;最后,剩余的一部分人通过小城镇建设,到街上经商。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做,穷山沟就走上了小康路。”杨岳笑着回顾了自己率领群众奔小康之路。
不自满,劲头足,继续大干不停步
今年57岁的杨岳,已经带领冷水沟村民在致富路上奔了17年,冷水沟一跃成为栾川县的首富村,村民享受的实惠越来越多——
1995年,村里投资17万元,把全村的主干道由3米扩宽为7米;投资27万元购买了变压器等设备,建起了一流的村级配电房。
1996年,村里投资84万元,建起了村综合办公楼;投资10万元,对全村104家农户的猪圈进行了改造,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1998年,杨岳带头捐款3万元,全体党员捐款25万元,加上他四处筹措的资金,共投资118万元,对村里道路进行了硬化。
1999年,村里实施了“二桥一渠一改造一交接”工程,并投资15万元改善了村级基础设施。
2000年,村里投资36万元,把水泥路铺到了农户门前。
2001年,村里投资53万元,建起了能容纳7000人的村级露天大剧院。
2002年,村里投资12.5万元,扩修并加固了380米长的排洪大渠,在村道两边栽上了2万多棵绿化树,道路闲地种上了花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03年,村里给每户补贴3000元至5000元,将全村的土房改造成楼房,八成农户住进了庭院式楼房,村子被装扮得像避暑庄园。
…… ……
“冷水沟是片富饶的土地,村民也是一群充满激情的人。我已经准备好了,为了把冷水沟村建得更好再大干几年。”杨岳充满自信地说。
相关链接
2003年7月4日,《洛阳日报》一版头题位置刊发长篇通讯《情暖冷水沟》,报道了杨岳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做“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稿件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家媒体跟进报道。8月10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发《小康路上领路人》,介绍杨岳的事迹。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冷水沟村“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中央组织部授予冷水沟村党支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杨岳连任省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