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侵害人体免疫系统,使肌体逐渐丧失防卫功能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疾病。实际上,对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也好比一种病毒,侵蚀着社会“肌体”。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卫生部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组织11月27日联合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超过四成的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表示曾受到歧视。
由于对歧视的恐惧,一些有感染风险的人拒绝接受艾滋病检测,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隐瞒病情,既不利于自身及时接受治疗,也不利于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还有些受到歧视的艾滋病病人出于愤怒,甚至做出报复社会的举动,严重影响社会和谐。
“共享权益 共担责任”、“相互关爱 共享生命”、“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始终在表达对责任的呼唤、权益的保护、知识的普及以及对爱和希望的传递。这些都是对抗歧视与偏见最有效的“抗体”,是公众需要接种的“社会疫苗”。
歧视伤害他人,偏见无益自己。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应积极就医,保护自己他人健康;医务人员、用人单位等应保障他们就医、就业的权益,青少年应自觉远离不健康性行为和毒品,媒体应传播科学知识,不把艾滋病“妖魔化”,帮助公众正确认识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