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妈妈的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天早上离开家去上班时,孩子好像知道妈妈要离开似的,不停缠着妈妈。为了不让孩子哭闹,一边是保姆或者奶奶、外婆的哄骗,一边是妈妈悄悄像做贼一样溜出去,总以为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哭闹,其实这样做是最糟糕的。
我们常常看见孩子在妈妈回来后,就一刻也不离开妈妈,生怕妈妈再次离开自己;即便妈妈一直在身边,孩子也总是时不时回头看看妈妈还在不在,注意力很难集中;或者看见妈妈回来后,故意大发脾气,大声哭闹。
孩子为何会这样呢?
孩子的这些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内心缺乏安全感造成的。孩子的内心非常脆弱,他们在情感上非常依赖父母,这样的依恋让孩子明白自己是有人保护的,是安全的、温暖的。当遇到危险时,孩子第一个去求救的人就是父母。若是孩子的这种依恋突然或者暂时消失了,如妈妈上班,暂时离开孩子,孩子必须和另外的人在一起,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就会遭到暂时的破坏,就会出现烦躁、发脾气、哭闹的行为。
作为家长该如何做呢?
第一,对孩子来说,他们对大人的行为可能似懂非懂。即便这样,父母也要和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能接受爸妈暂时离开的事实,让孩子知道妈妈开门出去是去上班,即便孩子不知道什么是上班,也应该让孩子接受妈妈出去的事实,让孩子知道妈妈还会回来的。
第二,不管怎样,都不要用欺骗的方式离开孩子。因为孩子是有记忆的,妈妈经常这样悄悄离开孩子,孩子的意识里总是觉得“妈妈会随时离开”,“妈妈总是欺骗宝宝”。时间长了,孩子会神情紧张,产生焦虑,总是担心妈妈离开,无意中增加了孩子的思想负担,注意力很难集中。
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习惯并接受妈妈的暂时离开,虽然孩子会哭泣、会闹腾,但是哭累了,就能和其他人一起愉快地玩了。另外,作为妈妈,看见孩子哭闹,千万要稳住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微笑和耐心。因为妈妈的不良情绪会传染给孩子。
第三,平时有意识地带孩子与他人交往,最好是让他和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玩。刚开始的时候,妈妈也和孩子一起玩,等孩子玩高兴了,适应了,妈妈就可以离开一会儿,分散他对妈妈的注意力,促进孩子逐渐适应新环境、新人群的能力。同时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
第四,多给孩子增加一些小游戏。小游戏可以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暂时忘却分离痛苦。孩子的好奇心重,总让他玩同样的游戏,提不起他的兴趣,注意力自然集中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