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5月1日,济南一名城管在对一名抱着三四岁孩子的女商贩经营的物品进行扣留时,双方发生争执。争执中,女商贩抱着孩子给城管下跪,城管见状也向女商贩跪下。事后当事城管杨珂称,下跪是为了与对方“平等对话”,也怕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5月6日《齐鲁晚报》)
杨珂说得好,主要也是与对方“平等对话”。
既要平等对话,自然须姿态平等。一个采取了跪姿,另一个就以跪相还。
在古代,下跪是一种严肃的礼仪,含有敬畏之意。双方用此种方式来化解矛盾,避免冲突,在既定场合颇有功效。
女商贩突然下跪显然想以低姿态示弱,以求宽宥和体恤。
而杨珂本能地跪下,因为在他的眼里,对方不仅是一名女商贩,还是一名母亲,一名与自己一样有着平等尊严和生存权利的公民。
虽然一个是执法者,一个是被执法对象,可这仅仅是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有平等之心,才会有体恤之心。不仅仅体恤女商贩的生存之难,更体恤下跪的母亲给幼年孩子心理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正是基于善良的体恤,设身处地地关心,才会让杨珂本能地跪下去,并伸出搀扶的手。
平等之心,不仅消弭了强权的暴戾之气,还原了作为人的平和谦卑之心,更重要的是还原了人的良心、公义心、同情心和体贴心。
笔者知道,城管与商贩的矛盾由来已久,双方关系似乎已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而“眼神执法、下跪执法、女性温柔执法等只能止一时之痒,非治本之策”。
尽管破解城管执法难题,还需要健全法律制度和机制,从疏导、管理、规范等多方面综合施治,但笔者还是对“互跪”之礼,投去赞许的目光。
因为,平等的对话,远胜于矛盾的对立,和平的方式,远胜于暴力的解决,文明执法才会实现社会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