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小伟 实习生 李瑞/文 赵朝军/图
国家文物局、省政府联合主办的洛阳大遗址保护现场会今天在我市召开,会议有两个重要事项:举行洛阳大遗址保护工程开工仪式和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奠基仪式。
作为该工程的首批建设项目,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和汉魏洛阳故城阊阖门遗址被确定为首批进行保护展示的项目。本次保护如何对它们进行复原展示?本报记者带你走进保护展示现场。
两座城门遗址进行保护展示
在我市洛河沿岸东西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5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荟洛”,这在世界范围内极为少见。
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国家每年拿出2.5亿元专项资金,加大对全国大遗址的保护力度,并首批确定了36处大遗址作为保护重点,我市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等5大遗址名列其中。
隋唐洛阳城主要由宫城、皇城和郭城组成。最外层的郭城上修筑有8座城门,其中南垣上有3座,定鼎门居中,系郭城正门,地位最高、建筑最宏伟,是隋唐洛阳城的标志性建筑,是隋唐至宋我国辉煌建筑文化的代表。
为此,我市首批确定对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区和汉魏洛阳故城阊阖门遗址区进行保护展示。
展示一:“阊阖门”再现遗址原貌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市区以东约15公里的洛河北岸,区域面积有100平方公里,都城史有600年,是我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等朝代的40多位帝王之家。
经过考古工作者40多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基本弄清了汉魏洛阳故城的结构和布局,发现汉魏洛阳故城地上地下遗存、遗物十分丰富。
重要遗存有:北魏内城城墙遗址;宫城和太极殿(俗称金銮殿)遗址;阊阖门(宫城正门)遗址;金墉城遗址;北魏外郭城遗址;北魏皇家寺院永宁寺及塔基遗址;灵台、明堂、太学、辟雍遗址;北魏大市、白马寺遗址;租场、牛马市遗址等。汉魏洛阳故城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尤其是都城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来都城的建筑形制、设计规划影响达千年之久。
2001年11月~2002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对北魏宫城正门阊阖门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分为3部分:门址的城门台基,门前的左右双阙阙台与阙间广场,城门东西两侧院落的一部分,发掘完毕后回填。
记者从市文物局了解到,阊阖门遗址保护展示采用的是覆土复原保护的方案。
比如,城门基址南侧的宫城南墙缺口两端,各筑有一座大型夯土阙,两者都是29米见方的样子。将来复原展示时,会采用夯土夯筑,按其原样复原,以便给参观者带来更好的视觉欣赏效果。
方案主要依据遗址的布局进行规划,围绕遗址展开。遗址发掘完毕后,会在原遗址上先铺垫一层5厘米左右的细砂隔离层,再在隔离层上覆土保护,然后对遗址进行复原展示。
由于建筑遗址周围是农田,故方案中多处显示绿化种植,以保持其与周围环境的谐调统一。
展示二:“定鼎门”方案尚待确定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今天开工。
史料记载,定鼎门正式启用于隋大业二年正月。隋炀帝是第一个通过这座城门的帝王。
1997年至1999年,考古人员曾经对定鼎门遗址进行了大面积考古发掘,后进行了回填。
据参与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队长陈良伟博士介绍,定鼎门遗址由平面呈长方形的墩台、三个门道、东西飞廊、东西两阙和左右马道组成。
东西飞廊和东西两阙分别位于墩台两侧,和墩台平行,以墩台为中心对称分布,这种门阙形制目前仅见于定鼎门遗址,在国内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正对皇城正门端门,两门之间为定鼎门大街,这是隋唐洛阳城中最为重要的街道,该街道南北总长3公里多,宽度达到116米,比当今北京的长安街还宽,由此可见隋唐洛阳城建筑之宏伟。
记者了解到,一幅用于今天奠基仪式的大型喷绘画就是目前作出的方案之一。
画面上灰砖、青瓦、雕梁画栋,非常美观;门前的护城河河水清澈,门前大道杨柳依依,3座白色的月牙形拱桥通向3个门道(见A1版效果图)。通过这幅画面,我们能够看到定鼎门当时的宏伟和辉煌。
另外一种保护方案是:采用大棚保护与回填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对遗址进行保护和展示,给人一种“真实城墙”的感觉。
具体方案是这样的:对门道及东西两墩台这部分内涵丰富的遗址部分,修建保护棚,在保护的同时向观众展示真实的隋唐遗址(上图)。建筑采用钢架结构,基础做在遗址以外;立面门窗和顶面局部采用防紫外线折射玻璃封护;墙体采用轻质装板封护,面层贴有青砖片,做出城墙的感觉。厅内架设木质栈道,供游人迂回参观。保护大厅门前广场以定鼎门大街的宽度为尺度做下沉式设计,路面采用坡道向下到保护大厅门前,路面材质采用加色水泥,做出车辙印记,增加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据介绍,定鼎门遗址的保护展示方案目前尚未最后确定。
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大遗址以前埋在地下,对大家来说很抽象。确定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就是要让市民和中外游客通过这个“窗口”,了解洛阳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关注大遗址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