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妈妈在宝宝五六个月时,会发现宝宝学会“粘”人了,只要妈妈不在身边就会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只要妈妈在身边谁也不让抱,年轻的妈妈对此束手无策。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情况是婴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婴儿可能是从他们的妈妈那里学会害怕分离的,因为当妈妈离开时,他们的一些不舒服感(如饥饿、湿尿布和疼痛)就会增多或加剧。换言之,婴儿会把痛苦的延长或加剧同妈妈的不在场联系起来,因此当妈妈要离开时,婴儿就表现出他们的“条件性”焦虑。这种状况只有婴儿经历过妈妈多次离去的体验,对妈妈离去建立起她一定会回到自己身边的信赖感时,才会在妈妈离去时有安全感。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分离焦虑一般出现在1岁之前(此时婴儿正在形成最初的社会性依恋),14个月至20个月达到顶峰,然后在整个婴儿期和学前期,其强度逐渐减弱。
怎么解决宝宝的分离焦虑呢?母亲要对婴儿所发出的信号非常敏感,能听懂婴儿发出的信号,并作出及时、恰当的反应。这样,婴儿信号产生了效果,从而发展为一种对母亲的信任和预见,形成依赖安全感。在妈妈需要离开宝宝时,要事先对宝宝进行安抚。如用语言安抚,告诉宝宝妈妈要离开一会儿,妈妈很快就会回来陪伴宝宝的,并抱抱或亲一亲宝宝;用玩具或宝宝喜爱的食物进行安抚;在妈妈要离开时,另一位主要抚养人用玩具或食物来逗引宝宝分散宝宝的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妈妈走后,另一位主要抚养人一定要尽职尽责,让宝宝感到妈妈不在身边很安全、很舒服。用这些方法,在妈妈离开时给宝宝一个预期的情境。渐渐地,宝宝就会知道,妈妈走后还会回来,从而与母亲分离的焦虑感会逐渐减轻。
另外,妈妈离开宝宝的时间应逐渐延长,让宝宝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妈妈还可以经常和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让宝宝意识到妈妈看不到了还会回来,以此减轻宝宝的分离焦虑。
(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