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3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姚明:不做原地踏步的劳模
索要发票记车号 关键信息别忘了
一家人的 列车机务段
丹尼斯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5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六代劳模话今昔”系列报道之五
姚明:不做原地踏步的劳模
  偌大的厂房里,钢板上的敲击声、摇臂钻的轰鸣声搅在一起,让人互相听不到说话声。我们对劳模姚明的采访不断因为这些噪声的干扰而中断。

  少说多做的劳模

  在一拖集团专汽公司的车间里,49岁的姚明站在一角。他个子不高,微胖,蓝色的工装上满是油渍。如今他是一名现场工艺员,主要负责在现场为大家解决技术难题。

  其实不止如此。找工具的,问图纸的,协调工作的,不断有人来找他。对此,姚明呵呵一笑:“我人缘好。”

  采访中,一个现象让我们感到有趣:不论年长年幼,每个人都很自然地称姚明为“劳模”:“劳模,这个问题……劳模,明天给我……”提出这一问题,大家也笑了:“就是,怎么这么多年也没注意过?”

  姚明说话很少,可能他告诉我们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要把小事说大了”。闻言,一旁走过的老同事张建新白了他一眼:“多少年了,这就是一头驴,就是爱干不爱说。”

  “小事说大”,是真的吗?

  1981年,从部队复员的姚明进了第一拖拉机制造厂665分厂,成为一名冲压工。

  冲压工是个常人看来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工种:开动机器,咣当一声在零件上砸个孔……可姚明不这么看,参加工作后,他坚持自学了《冲压工艺学》、《金属材料加工学》等多本专业书籍以及十几门与工作相关的学科知识。

  原来需要拿着锤子敲出的零件,一天只能做一个,姚明设法造出了成型的模具,一天可以生产几百个;原来搬零件要多人协力,姚明制成的辅助设施让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

  冲压岗位是容易出事故的岗位,他采用“生物节律法”安排生产,做到预先分析、控制,并制出安全防护装置5套,退料工具70多件,成了大家的“安全天使”。

  即使是铆工、电焊工的技术,姚明也常有让大家惊喜的发明……工作十几年,他的技术革新创造经济价值近50万元。

  1985年后,姚明连年成为单位的工作标兵,1994年获得省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得到了全国劳模的至高荣誉。

  拍着车间里那四台高大的冲床,姚明说:“没换过地方,这四台冲床陪了我26年啦。”

  不愿当干部的劳模

  “劳模报告会”让姚明太习惯。有些东西他还是能不说就不说:“很多人和我一样呢。只是我把新技术记下来的缘故,因为想让大家用嘛。”

  因为姚明在技术上的突出贡献以及职工中的威信,再加之“全国劳模”的荣誉,多年前厂里领导就要求为其提干。没想到平时敦厚寡语的姚明对此竟然不同意。就在两年前,在不情愿地当了一段车间主任后,他还是不干了——不仅如此,连技术员的办公室也不愿坐,非要泡在生产第一线:“要把我学的东西直接用于生产,帮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不做原地踏步的劳模

  不愿当官的“劳模”并不“傻”。1998年,在主业为汽车生产的公司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时,他分析市场潜力和公路建设发展的速度,进行了五个品种厢式货车的试制生产工作,力解燃眉之急。

  姚明说,劳模也是有一个转型的过程:“我这一辈的劳模就是拼命干活加上巧劲。现在不同了,时代对劳模有了新的要求,要能用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为了跟上时代的节拍,他如今依然每年奉献出20余项技术创新。而不变的,是他每天的两手油以及休息室里那块从1981年起就挂在墙上的时钟。“劳模”每天用它看时间:“二十多年没坏过,可准了。”

  见习记者 陈曦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