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考试临近,不少考生的家长比孩子还紧张,甚至焦虑不已。孩子没事,家长却先患上“心病”,焦虑烦躁、寝食难安等症状,在考生家长中很常见。
考生家长刘女士说,自己的女儿原来成绩一直不错,可在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数学成绩只考了63分(满分150分)。“眼看女儿复习得那么辛苦,自己实在不忍心再说她什么了”。由于担心,又怕逼女儿太紧会使她受不了,刘女士只能一切自己扛,把担忧全都埋在心里,致使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日渐变得焦虑、烦躁。
其实家长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达对孩子高考的关心。大多数家长出现“心病”的原因无非有两种:一是孩子自身很紧张,家长跟着方寸大乱;更多的则是因为考生自己对考试不太在意,使家长变得焦虑。“毕竟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全部的希望”。家长太过唠叨或者过分焦虑,不仅有害自身,多少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建议家长不妨采用“两步心理治疗法”:家长首先要接受“孩子的学习状态和习惯不是一时就能扭转过来的”这个现实,以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恰当的调试;其次,家长可以扮演孩子“高考助手”的角色,帮孩子搜集信息和资料,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创造一个舒适的复习环境,而不应该过多地唠叨。
试想一下,孩子原本就已经觉得考试是一件不得不去关注和在意的事情,要是有人还天天在耳边说“别有压力,以平常心对待”,这就好比是一种暗示,就算心理素质再好的人,也会因此更加注意自己的状态,这样做的结果反而会加大考生心理负担。
(北京慧源心理咨询中心 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