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考研高分落榜”事件,725研究所曾倍受舆论关注。 |
|
对于在大众眼中相对静谧的科研单位而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5研究所没有料到,从今年4月下旬以来,因为一名报考该单位硕士研究生的女大学生笔试第一而面试最终落榜,725研究所突然成为倍受舆论关注的对象。
而今,事情的真相已经水落石出,但由此引发的思索却还在继续……
事件回放:
一篇博客引发强烈关注
4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大学教授王全杰在新浪网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考研分数第一,我却落了榜》的文章,对他的学生郭肖霞在研究生统考中以392的高分名列725研究所本专业笔试第一名,面试后却未被录取提出公开质疑。
王全杰这样写道:“2007年4月6日,正当我的学生郭肖霞沉浸在考研复试顺利的喜悦中时,一个意外的电话令她措手不及。电话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5研究所打过来的,有关负责人在电话中称郭因面试不合格未被该所录取。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研究生统考中,她以392的高分名列本专业榜首,在她所报考的洛阳725研究所所有考生中,她以超过第二名12.5的分数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凭着扎实的基础,她复试通过得很顺利,没有人对她的复试作出负面的评价。自以为尘埃落定的郭万万没有想到最后等到的竟然是这么一个拒绝电话!
“当然,统考成绩好,并不能说明能力就高,高分低能者大有人在。但是,通过一次不到两个小时的主观面试(包括实验技能测试)就能确定高分者一定低能而低分者一定高能吗?725研究所到底凭什么手段来判断遥居第一名的郭确属低能者呢?”
由于适逢全国研究生面试高峰,加之该文同时具有“全国人大代表”、“公开质疑研究生面试制度”、“笔试第一名,高出分数线102分,面试却落榜”等重磅传播元素,该文一经发表,迅速引起广泛关注。截至记者发稿时,仅通过王全杰教授博客浏览该文的已经有18万多人次,发表评论达3600多条,全国多家媒体也纷纷跟进,对该事进行了报道,一时间,洛阳725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陷入风口浪尖之中。
那么,郭肖霞落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里面究竟有没有所谓的黑幕?
公开回应:
录取和放弃,我们都慎重抉择
面对王全杰教授在博客上发表的非正式质疑文章和网民的议论,725研究所没有回避和搪塞,而是随即通过725官方网站,对此进行了正式回应,详细、坦率地公布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和不录取高分考生郭肖霞的原因。
在725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有关此事的声明中,对于郭肖霞392分却未被录取的原因,这样解释道:由于725研究所属于工程应用型研究所,招收的研究生全部是国家计划内的定向生,毕业后将留在研究所从事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和高新产品的研发。为了防止部分学生只重视书本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也为了防止部分学校片面追求研究生的升学率而忽视甚至放弃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725研究所在招收研究生时更注重对综合能力的测试,以适应应用型研究所的要求,故相比于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研究所在决定研究生录取时,会更加注重该生的科研潜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725研究所在声明中解释说,高分考生郭肖霞在复试过程中因“实践能力考核”不合格、“面试”等方面表现较差而不符合该所录取条件,所以,该所最终作出了对她不予录取的决定。为了不影响郭肖霞往其他学校的调剂,该所在第一时间即通知了她本人。
725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发布的网上声明特别指出,该所招收的研究生是从事工程应用研究的学生,只有适合从事这一研究方向的才有可能被录取,任何与之无关的因素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考分第一并不能代表综合能力第一,也不能注定会被录取,否则就不需要复试这一环节,直接按照考分招收即可。
那么,郭肖霞的落榜是否真的如网上所说,可能存在什么黑幕或为了照顾某个关系户而故意让郭肖霞落榜,从而让某个关系户顶替?
725研究所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负责人宣称,这是无中生有,诽谤造谣,725研究所仅凭一点就能证明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公正与清白:为了录取到符合725研究所需要的研究人才,在通知不能录取高分考生郭肖霞后,725研究所不得不从其他院校调剂,组织了第二批复试,共有两名同学参与,一名来自四川大学,研究生第一志愿为同济大学;另外一名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第一志愿为华南理工大学。这两名考生和725研究所任何工作人员均没有任何关系,此前也没有报考725研究所的研究生。
该负责人昨日还告诉记者,录取工作结束后,上级主管部门还对此次研究生招生工作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证实725研究所此次招生没有任何所谓的黑幕。
对于725研究所的情况说明和解释,记者从相关网站的留言版上看到,大部分网民表示能够接受。一名网友在新浪网专为此事所开辟的讨论版上留言说:“理性想一下,倒退一万步,某研究生招生单位如果想黑一个学生的话,它只需要用它自己出题的两门专业课(共300分)来卡住你就行了,根本不会让你考出那么高的分数,然后再不要你,也许真的是我们太敏感、太脆弱了。”
高分被刷:
也许刚刚开始
随着“招生黑幕说”被彻底排除,公众对725研究所研究生招生黑幕的质疑逐渐消散,但相关媒体和网民对此事的关注却丝毫没有减弱,反而逐渐升级,他们此时更关心的是:在未来的研究生考试中,招生单位究竟该不该拒录笔试高分考生?会不会有更多的高分考生被刷?
据了解,近几年来发生在考生郭肖霞身上的“笔试第一名”被刷事件绝非洛阳725研究所首创,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包括郭肖霞本科所读院校烟台大学等高校都先后发生过,都引发了媒体不同程度的关注,相关人士纷纷质疑,招生单位有何理由拒录笔试高分考生!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考生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出入学考试总成绩。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50%,由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因此,复试成绩非常重要,每年因复试不合格被淘汰的考生大有人在。国家教育部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规定: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所以,从制度层面来讲,各研究生招生单位通过复试,刷掉高分考生是完全站得住脚的,这也是招生单位的权力,前提是公平、公正。
“现在很多学生,为了考上研究生,从进校开始,就只抱着研究生考试时考的几本书,几年下来,背都能背下来,但对于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却没有太大兴趣,如果这样的人都上了研究生,我真的不知道我们国家的研究生以后都会成什么样子,只要笔试分高就能读研究生,我觉得才不正常。”正在积极备考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河南科技大学机械专业的大三学生小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洛阳师范学院安锋老师说,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招生单位在招生的时候会更看重学生的研究潜力和创新能力。一名笔试成绩很好的学生,未必会受到导师的青睐。一名导师,尤其是科研单位的导师,在选拔研究生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录取你这样一名研究生,究竟会对他们所从事的课题研究有多大的推动作用,而不是你的笔试成绩。
长期关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教师姚洪磊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随着研究生教育大众化的来临,面试成绩扩大化确实是一种趋势,高分被刷也许刚刚开始,但其底线必须是面试要确保公平、公正与透明,并自觉接受考生、主管部门和新闻单位的监督。
深远影响:
研究生面试制度如何取信公众
“在此次事件中,郭肖霞和洛阳725研究所都不过是个符号,或者是个导火索,最终引发的将是公众对目前研究生考试中面试制度的高度不信任,所以,如果现存的研究生面试制度不能从根本上取信于考生,不管725研究所和其他研究生招生机构再问心无愧,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打消公众对研究生面试制度的疑虑。从这个意义上讲,725研究所本身也是受害者。”在新浪网有关“郭肖霞事件”的讨论中,一位新浪网友这样写道。
河科大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硕士生导师告诉记者,研究生面试和高考不一样,导师有很大的权力。在目前研究生面试中导师完全处于强势、考生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情况下,要想保证导师既能招到优秀、满意的学生,又能保证考生的权益,取信于考生,必须在规范、透明、公正的前提下进行。比如,减少权力、人情、金钱等因素对研究生录取的干扰;规范面试内容与程序;向考生提前公开面试的得分标准。尤其是笔试时期的高分考生,如果发现该考生确实不适合本专业的研究工作,能力上有重大欠缺,可以详细告知拒绝录取的原因,并允许其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诉;对于那些笔试低分考生,却在复试后录取的,更要进行公示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详细说明录取该生的原因,并自觉接受考生的质疑和监督。
作为“考研一族”的河科大机械专业的大三学生小张说:虽然人才的衡量是个十分复杂的事情,但只要确保基本的公平、公正与透明,让考生心服口服,相信以后不管会不会再出现高分落榜事件,我们这些考生都会以非常理性的态度来接受。
就在发稿前夕,记者从有关单位了解到,郭肖霞已被调剂录取到其他高校。
见习记者 张贵坊/文 李卫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