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6版:医案追踪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11个小时,拆除脑中“定时炸弹”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6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正值花季的少女,脑中却隐藏着一颗“定时炸弹”,她随时都面临着生命危险。医生能成功挽留住她吗?请看——
11个小时,拆除脑中“定时炸弹”
  本图片来自互联网
  花季少女突然昏厥

  小魏今年18岁,是我市某幼儿园的教师。2006年11月的一天,小魏突然感到头昏、头疼,她以为休息一会儿就会好。在此之前,她曾多次出现过这种症状,而自恃年轻的她并没有过多在意。

  然而,躺了一上午,小魏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蚀骨的感觉让她疼得昏了过去。在同事的帮助下,小魏被送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过检查,引起小魏昏厥的原因是自发性脑出血。

  经过紧急抢救,小魏很快就脱离了危险。可是,这只是暂时的安全。医生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时发现,引起小魏自发性脑出血的原因是致命的——她的大脑右侧颞颥部位有一个巨大的异常血管团,小魏患的是“巨大脑动静脉畸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的范波博士说,脑血管畸形是一种青年常见多发病,其最大的危险是每年有2%~4%的脑出血发生率,一旦出现一次出血,那么再出血的发生率为7%~14%;同时,此类患者的出血死亡率高达30%,致残率也达到了15%。

  据小魏的父母说,7岁时,小魏曾出现过一次自发性脑出血的症状。这一回,小魏的病再次发作,多亏抢救及时才得以逃出鬼门关。然而,据医生估计,这颗深藏于小魏脑中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再次“引爆”,夺去她年轻的生命。

  怎样才能挽救小魏如花般的生命呢?小魏的父母把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了范波博士的身上。

  探秘医学禁区

  “小魏脑部的异常血管团大小为4×5×6立方厘米,如此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可是很少见的。”范波说。脑血管畸形的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栓塞治疗和放射治疗,而对于直径大于4厘米的巨大动静脉畸形,进行手术切除危险性极大,一向被视为医学禁区。同时,小魏脑部的异常血管团,管壁极薄,一旦受创难以止血,手术中如果稍有不慎,血管破裂就可能出现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此外,由于异常血管团内的血管血液流量高,在手术过程中如果降压不当,患者也很有可能出现“灌注压突破综合征”,造成患者残疾或死亡。

  风险如此高的手术,能成功地挽留小魏的生命吗?

  范波的心里也有一个问号。

  看着小魏的父母充满疲惫和期望的目光,范波毅然决定为小魏进行“脑血管动静脉畸形切除术”,摘除这颗随时可能危及她生命的“定时炸弹”。但是,这需要小魏先静养一段时间,待身体各项指标恢复后再进行。

  2007年4月16日,小魏怀着不安的心情再次来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入院后,范波与助手李涛首先为她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

  11小时,拆除脑中“定时炸弹”

  4月20日8时许,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号手术室内气氛紧张,决定小魏命运的时刻到来了。

  麻醉师为小魏进行麻醉后,范波与李涛开始为她进行手术。

  切开头部皮瓣,打开颅骨切开硬膜……随着手术一步步地进行,这颗“定时炸弹”终于显露了原形:在小魏脑部右侧的颞颥部位,正常血管、异常血管缠绕着脑组织,内部血流丰富。

  范波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好大的血管团啊!最粗的一条引流静脉和他小拇指的粗细差不多!

  在显微镜的帮助下,范波与李涛开始了紧张而又复杂的工作。

  他们小心翼翼地根据形态来寻找异常血管的供血动脉,并用电刀将其切断。由于异常血管的管壁极薄,血管切断后,止血就变得非常困难。同时,由于血管切断后,动脉不能做出即时的反应性收缩,血流量会随着灌注压的升高而大幅度增加,可能造成脑组织的过度灌注现象,他们要做的就是逐步降压,防止脑组织的急性肿胀、水肿、弥漫性出血及颅内压增高。

  在这样的情形中,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手术的失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范波和李涛终于逐一切断了各个分支血管。切断供血后,小魏脑内的巨大血管团逐渐萎缩。接着,范波又挨个切断与异常血管团相连的静脉,并将异常血管与脑组织进行分离,最终将畸形血管完全切除。

  手术,成功了。

  此时,已是19时许,这台手术进行了11个小时。范波与李涛长叹一口气,小魏脑内的“定时炸弹”终于被拆除了。

  经过近两周的恢复治疗,小魏顺利出院,告别脑中“定时炸弹”的她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体了。

  本报记者 朱娜 通讯员 许文军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