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省报的一位记者来我县提出要采访黄县长。平时,黄县长接受采访前,我都要给他准备好稿子,采访时把稿子悬挂在摄像机的后面,或者由我举着,好让黄县长看。但这一次来不及准备了。我便把手机调到振动状态,在旁边坐着,随时准备提醒他。
记者采访的是教育的问题,黄县长对答如流。我一直注意听,时刻准备着当黄县长答不上来时好提醒他。
这时,有人打我的手机,是县委办公室一个副主任的,我不得不按下了接听键。这时我隐隐地听到记者问:“城区各个小学门口都有卖小吃和零食的,这些小吃和零食卫生条件很差,但对小学生却很有吸引力。你们有没有测算过,每年城区小学生在校门口买零食和小吃要花掉多少钱?”与此同时,电话那边问我上次发放的扶贫款是多少,我不加思索地答道:“4300万元。”
我的话音刚落,就听黄县长说:“4300万元。”我一愣,突然意识到黄县长以为我是在提醒他,竟然不加思索地采用了我说的数字。那一刻,我真后悔,生怕黄县长以后发现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数字,那祸就闯大了。
送走记者后,黄县长居然亲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工作很认真,这次多亏了你,要不然,记者的那个问题我还真答不上来。”我真想把实情说出来,但看着黄县长那高兴的样子,我没敢。
采访稿第二天就见报了,“4300万元”那几个字清清楚楚印在报纸上,直扎人眼。我想,很快就会有人指出那个数字的荒谬,甚至整个县政府都会知道这件事,黄县长会很下不来台,我受处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一切都很平静,什么事都没发生。
几天之后,县委分管教育的杜书记在一份讲话稿中也使用了那个数字。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发现,几份报纸和文件材料都使用了那个数字,都是4300万元,不过在前面他们都加了一句话:据权威部门测算。权威部门?我看着那几个字露出了苦笑。
不久,那个数字出现在了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中,报告虽几经修改,最后经审议通过,但那个数字一直没有变。
(席双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