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治国 摄 | |
他更不会突出重围,或隐姓埋名,或浪迹江湖,给历史留下不知所终的悬案。这样的假设都不符合项羽的个性。
合上《史记》最后一页,一个个英雄群像在心头渐渐清晰。其中最让人心潮激荡的,是拔山盖世的项羽。这个独步天下的千古英雄,以他生命的长歌,使秦汉交替短短几年的历史放射出逼人的光辉,显现出浩浩英雄气慨……
项羽是司马迁心仪的人物,写项羽的部分是全书中最精彩的篇章。太史公对这位失败的英雄怀着无限的敬意,破格提拔他享受“本纪”的待遇。平心而论,《项羽本纪》不像严肃的史书,倒像是一部英雄传奇。在为项羽树碑立传的同时,司马迁性格中浪漫的部分也得到了最充分的张扬。
项羽实在是一个奇人。这个身长八尺、力能扛鼎的双瞳少年,幼年时就离经叛道,与常人格格不入。成人后的项羽身上很有些不良青年的倾向。他不学书、不学剑,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目空一切也罢,绝世天才也好,反正在推翻暴秦的大业中,他横空出世、轰轰烈烈。他不学剑,却能披甲持戟,出来挑战,只要瞠目叱之,敌人就“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就“人马惧惊,辟易数里”。他不学兵法,却能运用自如,破釜沉舟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吗?挥剑杀宋义不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吗?战争,让女人走开,他偏要在戎马倥偬中带虞姬在身边,让“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沙场生活多一些妩媚和温暖。他不学书,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拔剑作歌,真情至性,摧人肝胆,真成旷世绝唱了。
项羽是既不适合做人君,又不适合为人臣的。
看看中国历史,能在沧海横流、风云际会中呼风唤雨、成就霸业的人,多少总带着点流氓气。区区亭长的刘邦,贩卖草鞋的刘备,叫花子和尚朱元璋……这些人创业时假仁假义,极尽谦卑,使得别人为他或冲锋陷阵,或殚精竭虑;得天下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功臣勋旧几乎要赶尽杀绝。
这些,项羽做不到,他只知道一腔热血坦坦荡荡,大丈夫气一贯到底,不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更不会出尔反尔过河拆桥。那些自认为得到了赏识,有了所谓高官厚禄的人,一到君主面前就诚惶诚恐感恩戴德,即使做犬做马也要忠君报国,即使冤深似海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岳飞屈死风波亭时不也是只敢骂奸臣,不敢怨昏君吗?但项羽面对秦始皇,却发出“彼可取而代之”的渴望和呐喊,是与对方一决高下的实力挑战。他不会奴颜媚骨,不会委屈自己,一定要率性而为,怎能屈居人下?
项羽天下无敌,他就是自己的敌人。这是很有点现代味道的。即使兵败乌江,被困垓下,四面楚歌风声鹤唳中,万千汉军也不能杀他。最后还是他挥剑自刎,把头赠给吕马童,让这个曾经的故人去领赏……他有退路,但他不退,渔翁的一叶扁舟岂能载动他的无边遗憾?他不打算卷土重来,他不想让更多的“春闺梦里人”成为“无定河边骨”。他更不会突出重围,或隐姓埋名,或浪迹江湖,给历史留下不知所终的悬案。这样的假设都不符合项羽的个性。万丈光芒已闪过,何须人间见白头?生当人杰死为鬼雄,他只有到另一个世界笑傲苍生了。
项羽应该感谢司马迁。在中国这个只为胜者扬名的国度,他这个失败者能在历史上留下远比那些胜利者更为庞大的身影,多亏了太史公的过人胆识、超凡勇气和生花妙笔。身体上的摧残使司马迁精神上更加强健,完成了脱胎换骨的伟大超越,他笔下的项羽也真正顶天立地。
项羽也应该感谢他对手刘邦的后代汉武帝。只有像他这样在精神领域里气象万千的大国之君才有如此的胸襟和气度,能让史官们把他们的敌人也写得英伟无比。只是汉武帝绝对不会想到,在以后的岁月中,项羽的英名深深地刻入中国百姓的心里,那个真正的高祖皇帝却相形失色,成了帝王之家的尴尬。他低估了文人一支笔的影响力。
夜凉如水,寒气犹重,推窗西望,远天下星云纵横。冥冥中,那个豪气冲天的西楚霸王,正横戈策马,在苍茫天地间长歌独行。他不再追天问地,不再拼死反抗,他只是带着中国人独有的英雄情结,在历史的荒原上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