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赵玉杰
近几年,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大学毕业生纷纷以考取各种形式的资格证书来增加就业砝码,这样就在高校中掀起了一股“考证热”。近日,记者在参加大学毕业生招聘会时却发现,“本本族”在应聘时已不再吃香,更多单位将选才重点放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上。
证书不再是“敲门砖”
近日,记者在市人才市场上发现,大学毕业生依然对国企更多关注,企事业单位摊位前总是人满为患。但是,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已不再看重毕业生的各类证书,而将应聘者的学历和工作经验作为考察重点,职业资格证书只作为参考条件。
洛阳师院去年的毕业生张戈表示,他在上大学时就拿到了中级文秘和程序员职业资格证,虽然每次招聘会他都带着证书求职,但至今没有结果。就读于洛阳理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张明明(化名)今年7月即将毕业。为了增加就业砝码,他在校期间就考取了高级推销员、公关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但应聘时还是四处碰壁。他说,当初自己考证的初衷是在就业时比别人多一块“敲门砖”,没想到用人单位对这些证书的认可程度并不高。
记者随后来到一家招聘储备人才的大商场展台前“应聘”,当记者出示学历证书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时,该公司招聘人员对这些证书并不感兴趣,而是询问“有没有工作经验或者兼职经历”,记者表示没有工作经验后,便被招聘人员婉言拒绝。随后,记者在另一家单位“应聘”时说自己有相关工作经验,招聘人员当即表示“可以来试试”。
单位看中工作经验
证书已经不是求职的“敲门砖”,实力才是竞争取胜的法宝。要想由“本本族”转变为真正的“实力派”,必须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记者表明身份后,某商场的招聘人员表示:真正的好公司是不会特别看重这些证书的,资格证只能表明通过了相关考试,但我们并不认为持多种证书的大学生有与证书相匹配的能力。因此,用人单位更看重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市一贸易有限公司经理黄晓波表示,除学历证明、外语水平外,企业最为关注的是求职者的工作经历及经验。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证明持有者经过了一些专业培训,但不能说明有工作经验。一堆证书并不等于有相应的能力,而且现在考试渠道很多,考证书也相对容易,有些证书的含金量不是很高。单位用人注重的是实践能力和真才实学,工作经验尤为重要。他表示,单位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员工。
出路:增加实践经验
针对“本本”已经不吃香的情况,我市教育工作者刘东庆认为,大学生首先应给自己明确定位,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有针对性地考取相应证书,“选准目标再有针对性出击”,可适当考取一些社会认可度比较高、与以后工作密切相关的证书,不要盲目追求证书的数量。大学生不能把精力全投到考证上面,而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尤其要注重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的宋惠芳提醒大学生,千万别把太多精力放在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上,因为大部分证书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很多单位招聘新员工都有几个月的试用期,华而不实的各类证书并不能保证你能通过实践的检验,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多参加社会实践,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