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明清瓷器收藏热愈演愈烈。拍卖会上,一件官窑精品,动辄被抬至数十万、上百万元的价格;古玩城中,人们对这类造型各异、五彩斑斓的器物偏爱有加。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仿品、赝品横陈,让人真伪难辨。我们举办的历次“河洛鉴宝”活动中,藏友们送来的明清瓷器中,经专家鉴定至少有90%是假冒伪劣品。
明清瓷器究竟该如何收藏?日前,我们对市文物收藏学会理事、明清瓷器鉴赏专家陈康进行了采访。
明清瓷器稀缺,收藏风险大
陈康先生介绍,明清瓷器收藏目前之所以这样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明清两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颜色釉瓷的烧造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以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瓷蓬勃兴起,同时,器形丰富多样,纹饰不拘一格,极富艺术魅力,长期以来在国内外有极高的声誉,是收藏家追求的目标、拍卖会上的宠儿;其二,现有的明清瓷器大都是传世艺术品,在交流、交易中不触及法律底线,可自由买卖,有广泛的收藏基础。
然而,如今明清瓷器在收藏市场上早已供不应求,特别是高档次的器物,已接近枯竭。最近两年,陈康先生前往南京、武汉、长沙、南昌、上海、景德镇等地考察市场时发现,除上海几家做海外回流瓷器买卖的大户手中有少量高档器物外,大多数古玩经销商都只有清末、民国时期的低档瓷器或残次品,而且数量不多、价位很高。总体来看,明清瓷器目前不仅非常稀缺,而且价位涨得惊人,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眼力,没有相当的财力,盲目收藏风险很大。
仿品赝品泛滥,“捡漏”行不通
陈康先生讲,初涉明清瓷器收藏的人,大都抱有“捡漏”的心理,一旦听说某人家中有祖传的瓷器、某人在老宅或是地里挖出了“宝贝”,就跃跃欲试。殊不知,这种传言往往是别有用心者下的“诱饵”,结果也常常是上当受骗。
如今,关于明清瓷器的仿品、赝品很多,模仿对象基本都是明清两朝的官窑和民窑精品,有的是对照原物复制,有的干脆凭空捏造器形,然后再用水锈法、浸泡涂抹法、入土法、砂轮磨划法、钳捏法等手段进行作旧作假,让人防不胜防。
提升鉴赏能力,要循序渐进
陈康先生讲,初入此行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学习这门知识,不但要看大量的相关书籍,还要处处留心,坚持到博物馆和市场上观察比较大量的真、假实物,尽量多接触圈内的朋友进行交流。学习明清瓷器鉴赏不能急,第一个阶段,要懂得如何看出一件器物的旧气、皮壳、使用痕迹(出土文物有出土痕迹)等;第二个阶段是重点和难点,要逐步掌握各个时期、不同窑口的瓷器的器形、画工、釉面、胎骨、护胎釉、彩料等,熟悉其特征;第三个阶段,要学会综合分析,结合时代特征,来断定藏品的真假。另外,对明清瓷器修复、仿制工艺的发展也要时刻关注。
在学习明清瓷器收藏鉴赏的过程中,选择某一个专项,并在行内找一位好老师至关重要。选择老师,最好找“一门精的”,而不是“路路通的”,千万不要去找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搞收藏,也是在做学问,不要怕上当,也不要怕被别人笑话,其中非常关键的还有一条,就是要能听得进专家或藏友对你的藏品所下的否定意见,认真反思,才能有所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