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脏衣物送到洗衣店洗。但因国家对洗衣店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办法,有关洗染业的服务纠纷一直较多。由商务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日前联合发布的《洗染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从7月1日起施行,根据《办法》,水洗冒充干洗,店方最高将被罚3万元。
消协:洗染业纠纷多
今年3月,市民李女士把一套价值1800多元的毛料西服送到老城一家洗衣店清洗,还特意嘱咐,西服翻领处有几滴油渍,请务必洗净。
5天后,李女士取衣服时发现,油渍非但没洗掉,深蓝色的毛料西服上似乎还染有不少浅灰色的绒毛。面对李女士的指责,服务员说:“再洗一次吧。”
两天后,李女士再去取衣服,发现还是老样子。服务员告诉她:“这种油渍干洗也洗不掉,我们没办法。”
李女士非常气愤,要求店方给她出示一份该油渍确系经过干洗洗不净的说明,不料服务员一听这话就翻了脸,当即否认洗过这件衣服,还当场将收据撕毁。
后来,李女士只好将这件衣服送到我市一家大洗衣店。该店的服务员告诉她,这套西服明显是经水洗的,上面的绒毛是和其他衣物混洗后留下的。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王小姐。今年2月,她将一件价值1000多元的含羊毛紫色上身短装送到一家洗衣店干洗,取衣服时发现严重缩水,衣服小得穿不上。王小姐去交涉,店方说可以义务帮她修复。王小姐几天后再次取回衣服后,发现衣服确实变大了,却走了样,明显是被人为拉大的。经过多次交涉和市消协工作人员的调解,洗衣店赔了王小姐500元钱,但王小姐只要一看到她那件钟爱的衣服松垮成那个样子,就心痛不已。
据市消协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我市洗衣店逐年增多,针对洗衣店的投诉也逐渐增多,投诉焦点多集中在水洗冒充干洗,致使衣服出现问题;送去洗的衣服“有去无回”,洗衣店办了年卡后,关门溜之大吉等。但由于消费者取证和鉴定非常困难,所以消协处理起来也非常棘手。
记者调查:都说能干洗 鲜见干洗机
记者暗访我市多家洗衣店时,发现许多小店在接待顾客时都说能干洗,且价格十分低廉,洗一套西服最便宜的只要6元,与大洗衣店动辄二三十元的价格相比,确实令人心动。但记者暗访了10多家小洗衣店,却只发现两家店内有干洗机,他们的回答是“洗衣与收衣不在同一个地方”。
一家洗衣店的店长说,干洗成本较大,同样清洗一件衣服,干洗的成本是水洗的四五倍,超低价格的背后,便是用水洗冒充干洗。
有些小洗衣店虽然放着干洗机,却仅仅作为摆设。记者在凯旋路附近一家洗衣店看到,干洗机已锈迹斑斑。
谈及洗衣店的玄机,我市某品牌洗衣店负责人刘先生说,有些不正规的洗衣店只有一台大功率洗衣机,有些洗衣店干脆用白铁皮仿造一台干洗机当摆设,然后在里面安放一台普通烘干机,猛一看,烘干机在转,像是干洗机在工作。有的小店也有干洗设备,但属于污染环境的第一代开启式干洗机,干洗效果不好,是淘汰产品。
据介绍,品牌洗衣店大多使用第五代封闭式干洗机,干洗时回收干洗溶剂,无泄漏,无残留,既环保又健康,一台设备要二三十万元,进口设备则要上百万元。无论是直接成本还是间接成本,品牌店都要高得多。
一些店家利用低成本参与市场竞争,如使用淘汰设备、伪劣溶剂等,分流了不少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直接影响了品牌干洗店的发展,使我市洗染业处于低水平运营状态,这对洗染业的正常发展和消费者维权都十分不利。
给洗衣店套上“笼头”
面对洗染业的种种乱象,《办法》将给洗衣店套上“笼头”。
《办法》规定,在洗衣过程中出现虚假宣传,利用储值卡吸引消费者,以水洗、单烫冒充干洗等欺骗行为,监管部门可对洗衣店最高罚3万元。
为了防止衣服被洗坏引起赔偿纠纷,《办法》还规定,消费者可向经营者提出保值清洗,即由经营者和消费者协商一致后作出书面清洗约定,约定清洗费用、保值额和服务内容。对实行保值清洗的衣服,因经营者责任造成损坏、丢失的,或者清洗后直接影响衣服原有质量而无法恢复的,经营者应根据与消费者约定的保值额予以赔偿。
另外,新开的洗衣店必须经过环境评价和卫生考核,以提高洗染行业的进入标准。洗衣店不得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雨水管线、渗坑、渗井等。目前市场上部分中小型洗衣店使用的还是开启式干洗机,对外界排放大量污染气体,这些气体的排放都达不到国家的环保标准,《办法》实施后,这些洗衣店将面临着整改。
见习记者 张贵坊 通讯员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