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村民自发守护化石出露点。 记者 高山岳 摄 |
|
(上接A4版)
转战栾川,龙迹亦很密集
栾川的秋扒、潭头一带,在上个世纪70年代曾有过恐龙化石出土。1972年,秋扒群众在修建一个小型水库时,发掘出5枚硕大的动物牙齿和一些骨骼化石。后经董枝明教授研究,于1979年发表文章确认为霸王龙牙齿,并将这种恐龙命名为栾川暴龙。随后,这里屡有零星骨骼化石被发现。
2006年6月,得知汝阳县境内恐龙化石发掘研究有重大突破,当地政府主动派人找到省地质博物馆,希望项目组能到当地开展科研工作。
今年3月至4月,项目组来到秋扒乡蒿坪村,在不足50平方米的一处地方,竟发现了3种恐龙、1种哺乳动物、1种巨蜥等多种动物、多个个体的化石。这些动物骨骼化石虽然个体较小,但保存比较完好,科学意义较大。
其中,在同一个化石点内,发现了3个以上大小不一的恐龙个体化石,标本主要有多枚几乎完整的牙齿、具有牙齿保存的上颌骨、左额骨、颈椎体、背椎体等部分骨骼化石。还有一个较大个体的窃蛋龙的腰带部分、胫骨等骨骼化石以及部分伤齿龙骨骼化石。
在这一地带,项目组前后发现了恐龙化石出露点20余处。
惊人成果接连不断
一年多来,在发掘组奔赴各地展开广泛的化石勘察、发掘的同时,项目研究组也抓紧时间,对采掘回来的地质样品进行处理,综合分析研究。为此,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广邀国内外恐龙专家协同攻关。这些专家除了上文提到的董枝明等专家,还有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戴尔·温克勒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博物馆研究系的大卫·安文博士、德国巴伐利亚州古生物地质国家博物馆的大卫·宏博士、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副馆长东洋一博士、日本北海道大学综合博物馆的小林快次博士、韩国地球科学和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隆滥博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教授、中国工程院的多吉院士等。
对化石的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古生物学方法,以形态描述为主,必要时采用较为现代的仪器进行分析,并引入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系统分支学等研究方法。
到目前为止,经过专家们不懈的努力,这个被称为河南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发掘研究的大项目,终于获得了第一期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发现汝阳黄河巨龙——洛阳中原龙动物群。
汝阳县三屯乡、刘店乡一带数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原本归为新生代早期的红色岩层应当修正为中生代白垩纪,迄今约有8500万年至1亿年。长期以来,当地群众在这一岩层中采集的“龙骨”实为恐龙化石。通过对5处化石残存点进行抢救性发掘,得到了两个新属种恐龙,即汝阳黄河巨龙和洛阳中原龙,时代为晚白垩纪早期。此外,尚有一批巨型蜥脚类、大型食肉类、似鸟类恐龙化石标本,目前正在发掘和研究中。初步研究表明,该地区至少存在汝阳黄河巨龙、洛阳中原龙、巨型蜥脚类恐龙、中型蜥脚类恐龙、似鸟龙、大型食肉类恐龙等6种不同类型的恐龙。
其中,汝阳黄河巨龙,属蜥脚类新科——黄河巨龙科新属种恐龙,出自刘店乡沙坪村刘富沟。经研究复原,该龙体长18米,肩部高度为6米,肩部宽度为3米,臀部宽度为2.8米,臀部高度为5.1米,是目前已知的亚洲最高、最重、体腔最大的恐龙。它高大,肥胖,专家估算,它的体重相当于十几头成年大象。它与2006年发现于甘肃、号称中国最肥大的刘家峡黄河巨龙具有非常亲密的关系,但从多方面比较,它要比刘家峡黄河巨龙大得多。
洛阳中原龙,属甲龙科结节龙类新属种恐龙,出土于刘店乡沙坪村西坡。经研究,它的头长大于宽,尾椎末端没有尾锤,吻端较尖,为结节龙类甲龙。装架复原后,此龙体长5米。这一重大发现,改写了以往认为中国无结节龙的认识,是我国目前唯一发现的、有确凿证据的大型结节龙类恐龙,填补了我国恐龙发现的空白,也对结节龙的迁徙、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下转A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