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群众保存的恐龙化石。 记者 高山岳 摄 |
| 中外专家认真查找恐龙化石。 记者 高山岳 摄 |
|
汝阳黄河巨龙,洛阳中原龙,栾川盗龙!昨日上午,在省国土资源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随着这些全新的恐龙属种的发现,人类在对地球家园的认识深度和认识广度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这三种恐龙化石被发掘、命名,随着汝阳恐龙化石群、栾川恐龙化石群被发现、认定,已经消失了6500万年的恐龙世界,再一次显得清晰无比。神秘的恐龙种群的发现,一下子拉近了恐龙和洛阳人的距离。
这一刻,让人遐思;这一刻,让人梦想。
奇异“龙骨”,引出汝阳化石调查
在我市的汝阳、栾川、伊川等地,至今仍存留着诸如“云梦”、“九皋”等特别地名。“气蒸云梦泽”、“鹤鸣九皋”等古语代代相传,每每让人浮想联翩。传说中,这些地方在远古时期湖泊密布、草木繁茂。
伴随着这些美丽的传说,一种名为“龙骨”的东西在这里的沟沟岭岭间频繁被发现。人们将其当作一种中药材来采挖、买卖,认为它具有止血、去痛的功效。
汝阳县三屯乡下河村一位名叫曹宏欣的老先生,如今已经80多岁,过去在当地长期收购、销售这种“龙骨”。一次,他偶然翻看一本中药杂志,得知“龙骨”实际上属于动物的化石,是国家珍贵的地质资源,遂对其格外用心起来。
1989年,曹先生在收购“龙骨”时,意外发现了其中有许多极似动物的牙齿或骨骼,就迅速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写了一封信,报告这一情况。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被誉为“中国恐龙王”的董枝明教授收到这封信后,非常重视,立即委派他的学生吕君昌等长途跋涉来到汝阳县三屯乡的下河等地进行调查、落实。在这里,他们收集到了一些碎化石。此后,吕君昌等人又先后于1991年、1993年两次到汝阳实地考察,均零星发现了一些古脊椎动物的尾椎、牙齿等化石。一度,到河南汝阳等地挖掘古脊椎动物化石、开展恐龙研究的计划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由于在这时期国内其他地区发现了大规模的恐龙化石,亟待前往调查研究,再加上种种原因,他们均未成行,对收集的化石也没能深入研究。
“大龙”露头,引起专家重视
时间到了2005年,汝阳化石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年4月的一天,汝阳县刘店乡沙坪村刘富沟的李锤准备建房,到村旁的山坡上挖石头时,突然挖出了一段粗大的灰白色“龙骨”,他再往旁边挖,“龙骨”越来越多,并且形状规则,极似动物的骨骼,于是急忙停手,将“龙骨”掩埋了起来。他还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曹宏欣老先生,请其尽快联系熟识的地质专家,上报这一情况。
让人遗憾的是,李锤发现这处“龙骨”的秘密后来还是泄露了。一些人不顾劝阻,大肆采挖。
恰恰在这个时候,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准备申请立项,对河南古脊椎动物(恐龙、古象)化石资源进行调查。当年10月,有关人员走访北京的专家,被告知汝阳附近可能有恐龙化石。对此,他们半信半疑,因为依据以往的地质资料,这一地区为新生代(此时恐龙已经灭绝)地层,不可能发现恐龙化石。他们专程找到董枝明教授请教,董教授介绍了汝阳三屯、刘店一带的化石情况,认为这里发现恐龙化石的可能性很大。
这年11月,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申报的《河南省脊椎动物(恐龙、古象)化石勘察发掘》项目,获得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的批准。为了确保这一项目顺利完成,该馆邀请国内多位专家,组成技术力量强大的科研队伍,准备协同攻关。项目组的技术总负责人即为董枝明教授,其他主要成员有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世界著名恐龙研究专家季强教授,留美博士后吕君昌、尤海鲁等。
寒冬发掘,“大龙”震惊世人
2006年2月18日,根据曹宏欣老人反映的情况,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决定立即实施项目野外调查工作。他们邀请董枝明、吕君昌等专家,冒着严寒赶往汝阳县刘店乡、三屯乡一带展开调查,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发现了许多化石残存点。在刘店乡沙坪村的刘富沟,大家察看了李锤采石时挖到的那个化石点,这个地方规模较大,里面还残存有不少化石。
经过小规模勘察,这里发掘出了一些小化石。专家分析,基本确认这些化石为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的碎块。一时间,人人惊喜。为防止这些古生物化石遭到破坏,项目组立即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报告,申请立即对汝阳刘店、 三屯一带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实施抢救性发掘。
发掘工作开始后,汝阳一带下起了大雪,天气十分寒冷,工作面泥泞湿滑。在当地一些村民的帮助下,项目组的贾松海、张玉清等人克服种种困难,经过连日努力,开挖了5米长、3.5宽的山体,终于在3月1日前后将这个化石点上的残存化石基本发掘清理完毕。这里出土的化石标本主要有:一个后部颈椎椎体、一个后部背椎、几乎完整的荐椎、11个呈自然状态连续的前部尾椎以及脉弧、背肋等。它以低矮的、蘑菇状的神经棘和巨大的体腔为特征,其中,一根保存完整的背肋长度为2.93米。按照1∶1复原后其身体长18米,肩高6米、宽3米,臀部高5.1米、宽2.8米,极为罕见。为了便于搬运,工作人员对这些化石进行了科学分割,立即用石膏加以保护。这批化石沉重异常,每段重达数百公斤,十几个人齐心协力,才能把它抬下山去。
范围扩大,发掘收获无限
随着调查的深入,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项目组发现,在汝阳县的刘店、三屯一带,大约15平方公里内残存的化石点有30余处。经过选择,项目组决定对其中的4处进行发掘。
2006年9月8日,为加快汝阳县境内恐龙化石勘察、发掘工作步伐,保护和合理利用好这一珍贵的古生物地质资源,针对前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省地质博物馆、汝阳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进行协商,在项目实施外部环境、项目成果分配等方面全部达成了一致意见。由此,汝阳恐龙化石的勘察、发掘和研究进入新的高潮。
在刘店乡沙坪村西坡,当地村民发现了化石出露点,大家自发守护一个多月,使化石点基本没有被破坏。9月14日,项目发掘组再次来到刘店乡,在群众的协助下展开发掘,收获的化石极为丰富:几乎完整的头骨,部分颈椎、背椎、尾椎,一个完整的肱骨、坐骨、耻骨、背肋及大量甲板,化石整体保存得比较完好。
9月20日,在刘店乡一个名为扳倒井的地方,技术人员发现、确认了一个化石点,发掘到一段恐龙尾椎化石和其他部位的化石。
9月21日,在村民的指引下,技术人员来到沙坪村圣水沟,在一条土渠的侧壁上很快挖掘到一条恐龙股骨化石。该化石非常粗大,极为罕见。
9月28日,在沙坪村东沟,一个新的化石点被发现,从中发掘出的一条恐龙肋骨化石也极为珍贵。
这段时间里,当地群众积极参与恐龙化石保护和研究的热情与日俱增,一旦有所发现,没有人再擅自挖掘,而是争先恐后向专家或政府部门反映情况。
沙坪村第十七组的焦六合,几年前在修圣水沟的这条水渠时,曾捡到过一段半圆形的“龙骨”,直径有五六十厘米,长20多厘米,拿回家后一直妥善保存。他得知项目组在这里发掘恐龙化石,迅速将其拿出上交,配合研究。
2006年11月,鉴于在沙坪村圣水沟发掘到的那条恐龙股骨太过粗大和罕见,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再次组织技术人员,来到这里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深入勘察和发掘。按照化石的分布状况,他们循序渐进,发掘了长50米、宽10米、深4米的地层,先后清理出部分胫骨、背椎、尾椎、背肋化石。
本报记者 陈运团
(下转A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