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
面对校长的486次鞠躬祝福,10多岁的小学毕业生却连一声“谢谢”都没有。前晚8点,在巴蜀小学六年级毕业典礼上,校长廖文胜亲自为486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并且深深地鞠躬祝福。然而,多数学生显得无动于衷,领完毕业证就扭头下台了。(7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奇怪吗?不是一般的奇怪,奇怪的离谱,奇怪的邪乎。“谢谢”成了“金不换”,校长鞠躬也不给。这些学生太不像话了,连最起码的礼貌都不懂。当我们指责这些学生的时候,再转念一想,“谢谢”何以成了“金不换”? 便觉得在这个问题上盲目地指责学生,似乎是没有道理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10多岁的小学毕业生,无论是思想和心智都还没有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言行基本上就是父母、学校、社会影响的复制品,因而也可以说他们的言行是父母、学校、社会的一面镜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最基本的礼仪首先应是父母教给孩子的。父母见人时或打招呼时“喂喂喂”,孩子才学会与他人交往时不礼貌地从嘴中冒出“喂喂喂”。父母平时受到别人的帮助时,从来都舍不得说声“谢谢”,孩子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扭头就走也就不奇怪了。
校长鞠躬486次,没有换回一声“谢谢”,出了谁的丑?出了学校的丑,出了学校老师的丑,也出了校长的丑。如果这是一所讲文明、讲礼仪的学校,如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学生面对校长的鞠躬祝福,“谢谢”是绝对不会变成“金不换”的。
礼仪的缺失发生在孩子身上,恐怕还是应该多在父母、学校、社会等方面找找原因。 (杨金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