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黄石 |
|
田黄石从古到今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誉为“石中之王”。清朝皇室将田黄石视同拱璧,宠爱有加,是刻制御印的章料。民国时期田黄石有“易金三倍”之说,是富贵、地位的象征。
如今,田黄石的经济价值越发显现,有道是“乱世黄金,盛世田黄”,人们不惜重金竞相购藏,用以投资、保值、增值,其行情日趋看涨。目前,上品旧田黄的价格,动辄万元、十几万元,甚至更高。
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初,福州石雕总厂在广州的工艺品展销会上,出售一方重121克的田黄自然形章,时价1.39万元,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2006年10月,一件清杨玉璇雕田黄石镇纸(重约200克),在香港的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竟拍出了4167万多港元,再次刷新了田黄石拍卖的历史新高。1997年,田黄石登上了“国家名片”——邮票,并在数次国石评比中,被推为“六大国石”之首。
田黄石之所以如此名贵,不仅在于它的经济价值及附加价值,还在于它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以及世界上仅有我国福州寿山溪旁的水田中才有出产密切相关。田黄石产于福州寿山溪流域的水田中,原石多为独石状,形似和田仔玉。因无根而璞,挖掘艰难,故极稀有。田黄质地细洁温润,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状,萝卜纹明显。新出田黄石带石皮者较多,间有红色格纹。田黄的产区有上阪、中阪、下阪之分。一般来说,上阪田色淡,通灵莹澈;中阪田最标准,色浓而质嫩;下阪田色较暗,质地略逊上、中阪田。据福州田黄专家陈锡铭、郑宗坦等新近研究称,下阪田冻石多、格纹少、色泽也艳丽。田黄石的色泽和质地变化较多,按传统习惯分为田黄、田红、田白、田黑。然田黄中有“黄金黄”、“桔皮黄”、“枇杷黄”、“桂花黄”、“鸡油黄”、“熟栗黄”、“皂黄”、“桐油黄”、“金包银”、“银包金”等多种。
由于田黄石稀有名贵,仿冒或以次充好者屡见不鲜。用树脂加石粉人工合成的假田黄,因无石章的冰凉感,较好鉴别。另有用高山石等浸色或用掘性杜陵坑、鹿目格、碓下黄、连江黄、善伯洞等以次充好。只要将与田黄石相混的其他黄寿山的石质弄清,并了解它们的异同点,鉴别是不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