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我市医务人员作学术报告。 |
| ←为洛阳患者诊断。 |
| 为粉丝签名留念。 |
| 正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 |
|
胡大一简介
胡大一,男,1946年7月生于河南开封。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85年~1987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和芝加哥伊利诺大学医学院研修。在我国率先成功开展射频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技术,擅长心电生理、起搏器植入、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及高血压、冠心病防治等,获多项国家级、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
高秀敏、古月、马季、侯耀文……这一个个文艺名人相继突然去世,令人震惊和惋惜,究其原因,他们都是死于心血管疾病。据相关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
19日,国内著名心血管权威专家、健康教育专家胡大一教授来到洛阳,记者于当日上午在河科大三附院对其进行了专访,胡教授认为,树立健康的理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非常重要,记者将本次采访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心”病与心脏病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看到您的一些著作中曾经提到,“心病”可导致心脏病,心脏病可导致“心病”,具体该怎么理解这“两心”的概念呢?
胡教授(以下简称胡):在这里,“心病”指的是心理健康,心脏病就是身体疾病了。目前,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身体健康,而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职场竞争日趋激烈,有越来越多的人承受着来自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导致焦虑、失眠、倦怠等情况的发生,这为心理健康埋下了巨大隐患,这个问题已经逐渐凸现出来,最典型的是抑郁症在世界疾患中的排名迅速上升,甚至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大疾病。
记:这么说来,心理压力和心理疾病会给生理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胡:可以说,严重的心理疾病是诱发生理疾病的重大危险因素。回到刚才的问题,“心病”可导致心脏病,即焦虑、抑郁可以诱发、加重心脏病。因为长期的精神应激很可能诱发心肌缺血,而抑郁患者往往受情绪影响,对任何事物提不起兴趣,不去关心身体健康,即使出现生理上的疾病也不会很好地配合治疗,心理问题就严重危害到了生理健康的治疗。
心脏病可引起“心病”,即心血管疾病可以引起或加重抑郁、焦虑等情绪。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因为此病常突发,死亡率很高,医生抢救患者时严肃的工作态度及紧张的气氛会给患者本人心理留下阴影,患者对疾病一知半解更容易加强恐惧感,这样,患者心理极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记:那么,该如何加强心理健康的锻炼和调整呢?
胡: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往往形成熬夜、吃方便速食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规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睡眠不佳、食欲不振,不良的生理状态很容易出现低落情绪,导致抑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多接受阳光,适当的紫外线可或多或少改善一个人的心情,而多活动身体可以使心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放松。
现代人各方面压力大,如果很容易“郁闷”,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反复出现低落情绪,很可能是实际做的事情同目标不相称,这便容易引发抑郁情绪。不论工作多忙,也要适当自我减压,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心情放松,不要把任何事情看得过重,让自己闯过“名”和“利”的关,这样就能快乐起来,远离心理疾病。
如果抑郁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专门治疗,配合使用抗抑郁的药物,会有不错的效果。
发病在中老年,起病在青少年
记:我们知道,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是不是年轻人可以暂时不用关注这类疾病的预防?
胡:这种想法是个严重的认识误区。许多人年轻时只顾忙事业,忽略健康问题,年龄稍大各种疾病层出不穷,其实病根早在年轻时就埋下了。不要认为脑卒中和青少年无关,动脉粥样硬化起病在青少年,教育青少年预防疾病比成年后才开始预防强20倍。所以我常说,疾病预防和身心健康的意识要在孩子4岁时就进行强化培养。孩子可塑性强,应从小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比如拒绝“垃圾食品”和烟草,防止沉迷电脑、电视等。
美国一个研究机构发出警告,老泡在电视机和电脑前的新生年轻一代,长大后患上心脏病的几率大,如果不注意饮食和运动,喜欢营养低的快餐和垃圾食品,这都可能导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年纪轻轻就死于冠心病。
不注意饮食规律和营养均衡,导致现在有很多肥胖儿的出现,人生第一个10年的肥胖会在二三十岁时造成血液中多种致病因素的出现,如血脂和血糖增高,沉积在血管壁形成脂纹,发展到三四十岁,可能发展成心肌梗死、突发心肌梗死,还可能第一次发病就表现为猝死,根本没有救治的机会。因此,对各种疾病的预防,要越早越好。
另外,吸烟是件令人深恶痛绝的事情,它是人类的重量级杀手,使本不该得的病得了,使晚发的病早发了,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远离烟草的习惯。
走出似是而非的运动误区
记:您说到适当的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那么,防治心血管疾病最佳的运动有哪些?
胡:有氧代谢运动是健康的基石,比如快速走、慢跑、游泳、扭秧歌,等等。这些活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长,能有效改善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心肺及心血管功能,控制高血压,增加血液总量,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质疏松,减少体内多余脂肪,改善心理状态、增强抗压能力等。因此,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并制订计划坚持锻炼,愉悦身心,对健康大有裨益。
记:运动的好处有很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锻炼身体,普通百姓常见的运动观点的误区有哪些?
胡:很多人认为,运动强度越大越好,这是错误的观点。一般来说,百米赛跑等时间短、强度大的无氧代谢运动,不能有效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反而会使受伤机会大大增加。如果体质差或患高血压的人做此类运动,还可能引发疾病和意外,同时,过量运动不利于减肥,因为体内脂肪的减少,更关键的在于运动时间的长短。健身贵在坚持,而不是速度。
晨练比暮练好,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早晨人的血压较高,血液凝聚力高,血栓的形成危险性也相应增加,是心脏病高发期,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选择暮练更好,而肥胖人士选择晨练更理想。因此要区别对待。
最危险的一种错误观点是:认为体育锻炼要克服身体不适和疼痛,痛苦才有效果。要记住,如果在运动中出现眩晕、胸闷、胸痛、气短或过度疲劳,应立即中止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防出现意外,造成遗憾。
停止运动使人发胖,不少人赞成这种观点。实际上,发胖的关键在于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只要掌握好两者的平衡,注意控制饮食和营养搭配,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
还有不少胖人认为,只要没生病,就不用运动减肥,这也是错误的观念。肥胖者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的危险性分别是普通人的3倍、2至3倍和7倍,如果不及早控制饮食、加强有氧代谢运动,等疾病发生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防治心血管病,抓住重点
记:您说过,心血管疾病最根本的是预防,我们前面已经从各个方面讲了此类疾病的预防,那么,对防治心血管病来说,最重要的是哪些方面?
胡:防治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做好降血压、降血脂、远离烟草。
血压高的人,心脏跳动时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才能把血液泵进血管内,心脏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会导致心脏肥大,工作效率降低,最后走向衰竭。且高血压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损害肾脏和眼睛,没有控制血压的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的危险都成数倍增加。多数高血压需要饮食、运动和药物联合治疗。注意少吃盐、吃饭八分饱,平衡饮食营养,多运动,同时配合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药物降压有个过程,有时数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不要过度频繁更换医生和药物。
干预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心肌梗死一级预防的重中之重。血脂是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的总称,胆固醇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几率,尤其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险。血脂异常患者平时应注意多吃蔬菜水果、谷物粗粮,限制高热量、低营养和食盐、酒的摄入,限制肥肉、蛋黄等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酸食品的摄入,除此之外还要配合药物治疗。
再说说吸烟。如果一个人有冠心病遗传倾向,那么不吸烟可能60岁得冠心病,如果吸烟可能将得病年龄提前到40岁,吸烟使得发病时间大大提前。得心肌梗死的患者年死亡率约10%,吸烟可以使死亡率增加数倍,而二手烟让吸烟者的妻儿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增加了2倍,因此戒烟刻不容缓,越早越好。在戒烟过程中可多参加户外运动,借忙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多到不允许吸烟的公共场所,做深呼吸缓解压力,戒烟早期多和不吸烟的朋友交往,等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防患于未然,远离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