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贵了,馒头小了,无法“瘦身”的水电煤气都哭着喊着申请涨价去了。与前几年蜂拥而上的公共服务价格领跑“涨声”不同的是,今年以来,以猪肉领军的粮油禽蛋价格集体上涨,轮番冲击老百姓敏感的神经。“民以食为天”,人们切身感受到了这句古语的深刻内涵。
许多平时尽管全面介入公众生活却难以左右人们情绪的消费品,一旦加入普涨行列,立刻就显示出“刚性需求”的威力。以方便面为例,尽管它并非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此番涨价仍让人忐忑不安。公众对方便面涨价的不满,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方便面本身:下一步会是什么涨价?涨多少?生活开支是否也要来一次“瘦身”?当涨价的“水滴”连绵而来,并汇成一种社会共识“大潮”时,任何指数都无法遮蔽民众的集体焦虑。当涨价越来越多以“价格同盟”的形式出现,所谓市场化的商品价格,岂不也演变成了“垄断式涨价”?
一两毛的涨价压力最先抬高的,是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门槛。教育、医疗、养老都要精打细算,即便是价格的微小变动都可能打破家家户户这种脆弱的收支平衡。我们担心涨价、忧虑垄断,说到底是焦虑于脆弱的社会保障系统能否在“涨声”中更坚强。
要重拾消费者信心,根本上不在于“堵”住价格涨势,而在于增强消费者面对物价上涨时的实力和信心:实力离不开结构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信心有赖于充分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据《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