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垮塌事故,已证实64人死亡。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发出了对相关工程实行“地毯式”排查的严厉要求。
对于各种形式的“地毯式”排查,人们并不陌生。如今,除了涉及公共安全的重特大事故,对非法用工、非法排污、非法采矿等,“地毯式”排查也成了灵丹妙药。
“地毯式”排查事故原因,制定措施、防范事故再度发生,无疑是正确的;可是,许多人也心存疑虑:一些本就在“排查”之列的事故隐患,为什么非要在重大事故发生后,才进行“排查”?这样的“排查”,于已经发生了的重大事故又有何补益?
一些地方进行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地毯式”排查,的确能够立竿见影地解决一些问题,但往往难以从根本上挖掘问题的根源,甚至可能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有人说,“地毯式”排查也是一种“亡羊补牢”。毋庸置疑,针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检查整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亡羊补牢”又往往成为一些人经受教训后,采取的一种聊以自慰的措施。更何况,个别地方对于“地毯式”排查,采取形式主义的态度,使排查工作流于形式。
有一句老话,叫做“吃一堑长一智”。任何经验都是在科学总结和认真汲取教训中获得的。但是,在科技和资讯发达的今天,完全不必事事“吃堑”,别人吃过的堑,也可以长自己的智。这样做,比那些“事后诸葛亮”要高明得多。就拿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垮塌事故来说,尽管目前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但仅就圬拱桥的建设难度,难道不值得设计、建设和监理部门认真分析和借鉴同类桥梁的经验教训,把好质量关口?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正确面对、科学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需要事发后的“排查”,更需要事发前的“防范”。防范各种事故的发生,还要真正“排查”那些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和完善常态的工作程序、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侯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