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4版:楼市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市场风险:楼市“水深”有几许
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 贷款业务程序
广告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9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市场风险:楼市“水深”有几许
  最近几年,各大城市的房价在一片惊呼声中越涨越高,房子这东西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买房是件大事,多耗费些脑细胞本也在情理之中。但当你准备穷尽一生所有去挑选房子时,却发现说好的房价又涨了,选好的房号被换了,霸王合同不签不行了,房子漏水没人管了,这时你是否会感到异常郁闷呢?因此,购房者要避免盲目跟风,学着识破一些不良开发商爱玩的“猫腻”,才能有效规避购房市场潜在的各种风险。

  开盘、亮相,请“房托儿”凑人气

  现象:土地供应越来越少了、房价又要涨了……面对种种传闻,抢房子成了房地产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无论是价格较低的经济适用房,还是高档商品房,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排队抢号的场面屡见不鲜,难道房地产市场真的那么热吗?

  声音:今年4月,《上海证券报·地产投资》参与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64.29%的受访者认为排队群体主要是别人雇来的“托儿”,54.46%的受访者认为近期上海楼市内排队买房现象不断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开发商制造的销控“猫腻”,66.96%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去排队买房。

  对策:据称,“房托”已成为房地产行业中的一个专用词汇。一些不良开发商为了给大众造成房源供不应求的假象,常常低价雇佣“房托”鼓吹房荒。而人们通常都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因此排队的人越来越多,房价也越来越高。专家提醒购房者:“要冷静下来仔细观察识别‘房托’,更要保持平稳的购房心态,盲目跟进追涨往往风险很多!”

  购房合同空白多,条款含糊不清

  现象:今年3月,北海市民麦贵勇公寓的天花板忽然整块掉落,找到相关责任人理论时他才发现:持有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竟是一份“一边倒”的契约,涉及其权益的条款内容几乎都是空白,连合同的签署日期竟然也是空白。

  声音:经过对售房格式合同的调查,相当数量的格式合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平等条款,暗藏形式多样的含糊、粗略的约定。主要表现为:一是销售方与消费者对一些关键问题或不约定、或敷衍拒绝约定,出现纠纷后以合同约定或未约定为由推卸责任。二是开发商擅自改变合同约定的房屋设计结构、规划方案。三是退房、给付违约金等约定实际操作难以兑现。

  对策:房屋买卖合同留有空白处,为部分不法开发商提供了作弊条件。大进律师所律师提醒大家:“购房者签订合同时,一定要耐心看完全文,遇到空白处应填上相关内容,无需填写时也应画上斜线。购房合同的各项内容要尽可能全面、详细,各项规定之间要避免相互冲突,以免日后产生纠纷,给消费者带来极大损害。”

  一房多卖、假按揭,糊弄购房者

  现象:肖某前年买了广东番禺某成熟大盘,按照正常程序在工商银行办了按揭手续,谁知上个月没来得及按时交月供,信箱里就收到两张按揭催款单,同一房牌号码,一张写着自己的名字,另一张写着别人的名字,原来这套房子被开发商卖了两次。

  声音:所谓假按揭,简单地说就是开发商将暂时无法出卖的房子以内部职工或亲属的名字购下,从银行套取购房贷款。只要手续完备,开发商此举本无可厚非,但可恶的是,部分不法开发商有意隐瞒房屋产权情况,将此房再卖给另一位业主。由此,楼市就出现了一房多卖的怪现象。

  对策:如果不幸买了一套假按揭房,你的麻烦就大了。对于购房者来说,购房时一定要看清楚拟购买楼盘的房产预售许可证,如果是现房必须弄清楼房是否已经通过多方面的验收,甚至还应到房管部门核实拟购买的房产是否已经被转让、抵押或查封。

  买卡、排号,引你来做房价推手

  现象:广州市某楼盘内部认购时的均价是5500元/平方米,结果260套房子吸引了六七百人前来认购,销售方一看马上调价。在一个多月的认购期内,每当内部登记多100个人,每平方米的房价就上涨一次,最后认购达到600多人时,实际的成交均价已达6600元/平方米,较预期价格上涨了1100元/平方米。

  声音:专业人士指出,一些不良开发商利用人们的某种心理,进行不规范的炒作甚至是违规行为。他们会通过一些优惠方式,使有购房意向的消费者预先向售楼方交纳一定数目的款项,再根据认购情况适当提高房价。而对于原先排号的那些购房者则采取退还排号费的方式,取消其优先选房、购房享受优惠价的资格。

  对策:买会员卡、交诚意金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有过购房经验的人对这些名词一定不陌生。事实上,国家早就明令禁止开发商在内部认购期间收取排号费,而在不了解开发商诚信度的前提下,贸然跟风只会让消费者蒙受更大的损失。

  以上四种存在于市场上的购房风险比较常见,除了这些,还有很多诸如房子质量不合格、夸大购房优惠、公摊面积配比不合理、物业状况被故意隐瞒等“猫腻”。

  我市房地产市场也曾发现过类似现象,随着房子的热卖,一些“猫腻”开始抬头。种种潜在的风险提醒我们,买房最好选择美誉度、知名度较高的开发企业,消费者面对眼花缭乱的市场,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持警惕。盲目跟风、草率购房,最终吃亏的是自己。

  本刊记者 宋玉峰

下一篇4